“民營銀行還是個孩子,改革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要確保改革不出問題,就要運用勇氣和智慧,推進并不斷完善差異化監管措施,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促進民營銀行的發展。”凌敢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監管對于民營銀行的創新發展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
從首批五家試點到不再設限的常態化設立,民資進入銀行業的熱情依然高漲。首批試點的五家結果如何,更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12月8日,銀監會城市銀行部主任凌敢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用“經營發展起勢良好、市場定位日漸夯實、服務質效不斷提升、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合作協同逐步深化”這樣幾句話概況民營銀行試點的情況。
在民營銀行常態化設立以后,銀監會又批準了6家民營銀行的籌建,分別是重慶富民銀行、四川希望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此外,還有6家進入審核階段。未來將繼續有一批民營銀行獲批籌建。
這也說明監管對五家銀行兩周年提交的答卷還算滿意。銀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也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民營銀行資產總額1329.31億元,各項貸款611.57億元,各項存款428.20億元,平均不良貸款率0.54%,撥備覆蓋率471.21%,主要指標符合監管要求,整體運行審慎穩健。
“民營銀行還是個孩子,改革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要確保改革不出問題,就要運用勇氣和智慧,推進并不斷完善差異化監管措施,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促進民營銀行的發展。”凌敢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監管對于民營銀行的創新發展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
在12月8日的發布會現場,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的行長也悉數出席,并詳細介紹該行的發展情況,坦承探索中的困惑。
微眾銀行李南青:普惠的概念和理想更具象。
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表示,作為國內首家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自成立之初便明確了“連接者”的戰略定位,希望憑借互聯網科技助力同業合作,做金融市場的“補充者”。
以普惠金融為目標,定位于以個存小貸為特色的微眾銀行,2015年5月便推出了爆款產品“微粒貸”。
截至2016年11月末,“微粒貸”累計發放貸款總金額超1600億元,總筆數超2000萬筆,筆均放款約8000元,最高貸款日規模超10億元,最高日貸款筆數超10萬筆。主動授信客戶數超6000萬,覆蓋了全國549個城市,31個省、市、自治區。
目前,微眾銀行簽約并已成功上線運營的合作金融機構數量25家,每日新發放的“微粒貸”貸款中,80%的貸款資金由合作金融機構提供。
據李南青介紹,成立兩年以來,微眾銀行已陸續推出微粒貸、微眾銀行APP、微車貸、微眾有折等普惠金融產品,開拓聯貸平臺、“微動力”等普惠金融合作項目,普惠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基本成型并穩健發展,初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互聯網銀行經營模式。
還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微眾銀行采取開源技術,按分布式架構搭建技術平臺,成為國內首個建成“去IOE”科技架構的銀行,并擁有全部知識產權。
李南青表示,這套系統符合可支持億級海量用戶及高并發交易,每賬戶IT運維成本與同行業相比降低了90%,使服務和讓利于普羅大眾成為可能。微眾銀行還將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機器人客服等創新技術運用于實際業務場景。
(原標題:民營銀行兩周年:五行長盤點運行“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