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則新聞給我很大刺痛:
1、10月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6》顯示,2015年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反而比2014年更低。
2、據中國之聲廣播報道,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最新統計研究發現,六分之一的美國青壯年男性不工作。
中美對比之下,說明了什么?很簡單,中國年輕人拼命工作,沒時間生育下一代,或者收入微薄,甚至養不起孩子。而美國有700萬年齡在25歲到54歲中間的男人,既不工作也不去找工作,靠政府福利過日子。
中國的發展,正是來自于每個基層中國人沒日沒夜的辛勤勞動。雖說國家提倡這么多年科技創新,但說實話,咱們跨域式發展靠的是超乎常人的工作時間和工人數量。而美國正在墮落成一個白養懶漢的福利國家。這兩種社會都是不健康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美國打工的華人中位時薪相當于中國大陸人的10倍!據星島日報美國版編譯報道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亞裔男子的中位時薪是24美元。而據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2015年底發布的《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5年報告》顯示,中國勞動者的平均時薪是2.38美元,且中位時薪應該更低。
在“奮斗創造美好未來”的鼓勵下,中國人承受了巨大的負擔。我們可曾想過:為什么一定要奮斗?工作難道只是為了買房嗎?當然不是。因為我們的讀者很多都已經有房、已經成家,但卻依然像顆螺絲釘一樣奉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美國心臟病協會《循環研究》雜志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說,空氣污染能傷害健康年輕人的血管。工信部報告顯示,64%的企業認為當前負擔重的領域是人工成本,共有74%的企業認為人工成本和融資成本比上年加重。中國青年,正在遭受環境和工作的雙重壓迫。
我們不顧一切,是為了給家人幸福。但忙于生計的我們,卻可能無意間忽視了家人感受。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他的代表作《心》里寫過這樣一個情節:
從東京某著名大學畢業的游子回到鄉下,身患重病的父親高興地說:畢業啦,了不起,要慶賀一下!可游子心里很不耐煩:大學畢業很容易啊,又不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可父親是這樣想的:自己時日無多,說不定哪天的事,盡管畢業不算是大事,但對自己來說,能看到兒子畢業卻是非常重要的事。
中國的老人跟子女常常存在認知差異。一個有志氣的青年不會愿意花爸媽的養老錢給自己買房,而善良的中國家長卻十分愿意給子女花錢,不管多少、不分用途。
有這樣一個青年,工作5年,到了為結婚買“剛需房”的時候,想通了:家里愿意出錢支援自己買房,而房價漲得快,這相當于幫父母投資理財。于是買房交了首付,卻幾乎把家里百萬積蓄掏光。那么問題來了:眼下新房裝修、近期婚后旅行、未來子女教育,都需要錢,小兩口收入不算低,但也捉襟見肘,怎么辦?
做人,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卻很難。青年心里明白:買房首付姑且算作投資,花爸媽的錢也可以問心無愧;但今后消費開支,如果還花家里錢,等于就是讓老人節衣縮食供自己超前消費,實在是說不過去。
如果管親戚借,沒有不透風的墻,老人肯定能知道。慈愛的爸媽可不會管自己同不同意,肯定會替自己把錢還上。成年人和家長,在感情上是深愛著對方。但在經濟上,雙方應該保留一定空間,老人幸福沒有后顧之憂了,做子女的才能安心。
幸運的是,有了房子,這位青年朋友不需要用父母的錢了。“毛主席真偉大,一輩子沒用上大哥大?!弊鋈?,生在什么時代,就理應享受那個時代的優越性。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你可以把“房子”變成“錢”。房價高昂,耗盡了家財。身為“剛需族”我們,沒有辦法不買房。如何讓買房花掉的錢回到我們的口袋呢?
那就用“U房貸”吧,簡單高效足額!有身份證和住房按揭合同即可申貸,2個工作日出審批結果,最高可貸20萬,滿足你的一切消費需要。
1、關注公眾號融360房貸(微信ID:fangdai123),在菜單欄點擊“我要貸款”,選擇“有房就能貸”,馬上有錢花。
2、或者,在【閱讀原文】中進入申請,U房貸,有房就能貸!
關注微信公眾號:融360房貸(fangdai123),如果你需要的話:
回復【城市】,告訴你現在買房哪些城市被看好;
回復【房價】,告訴你調控之后房價到底怎么變;
回復【還貸】,告訴你房貸提前還真的劃算嗎;回復【辦法】,告訴你征信有逾期怎樣申房貸.........更多買房攻略干貨 、樓市房價分析,都在這里。有房就能貸,猛戳閱讀原文,最高二十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