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幣接連創下6年新低的背景下,11月中國外匯儲備不出意料再度縮水,國家外匯管理局則在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數據公布后,第一時間在官方發布了答記者問,解釋11月外儲下降的原因。
央行12月7日更新的“官方儲備資產表”顯示,11月末,外匯儲備余額為30515.98 億美元,較這個月縮水690.57億美元,這一降幅為今年1月以來新高。3.0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規模,降至2011年3月以來的5年半新低。
以SDR計,中國11月外匯儲備22541.61億SDR,環比減少173億SDR.
這是繼7月、8月、9月和10月分別下降41.05億美元、158.9億美元、187.85億美元和457.27億美元后,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五個月縮水。
接近700億美元的降幅,略遜于市場預期。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估中值為3.06萬億美元,較前月減少約600億美元。
在央行公布數據后,國家外匯管理局第一時間在官網就數據進行了答記者問。
國家外匯局將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歸納為四點:(1)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2)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3)由于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從11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后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也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國家外匯局表示。
11月,受市場對美聯儲12月加息的預期進一步升溫、美國大選特朗普勝選引發的樂觀情緒等因素影響,美元大幅走強,美元指數在月中一度升至102.05的14年新高,11月單月美元指數上漲3%。在強勢美元的作用下,1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了1.69%。
不過,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在11月有所升值。
2016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68,較10月末上漲0.49%;參考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95.95和95.26,分別較10月末上漲0.93%和下跌0.27%。
對于11月人民幣走勢和外匯儲備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表現出穩定強勢貨幣特征。他同時表示,盡管近期中國外匯儲備有所下降,但仍高居全球首位,是十分充足的。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接近全球的30%,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的外匯儲備是非常充裕的。
面對接下來外匯或仍將下降的趨勢,有機構認為,降準概率再次提升。
“在特朗普革命和美國經濟向好的樂觀預期支持下,美元大概率仍將保持強勢。進入新的年度,1月份將再次迎來居民換匯和企業債務重整的高潮。預計未來2-3個月外匯儲備仍將面臨較大的下降壓力。考慮到雙節期間的季節性資金緊張,降準的概率再次提升。”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