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中介朋友告訴邦爺,他正在托售一套房。這房子在2000年的時候,價值大概在45萬左右,如今這個區域的房子價格至少賣到6萬/平,這套房子的總價能到660萬了,但實際上,業主賣了房子到手的錢只有388萬(相當于單價只有3.5萬元/平)。
因為業主賣這套房子,交了高達賣房款40%的稅,這讓房價驟然縮水!
這事不少見,另一位中介也稱,他手里一套550平的商鋪,總價約2900萬,業主轉手成功就要交30%~60%的稅,大概700多萬。
為什么這些房子的稅收那么高?中介說,因為它們是商住兩用樓。
圖片來源鏈家
買商住樓的最大陷阱:稅太高!
買商住房的最大風險,就是轉手時要承擔的稅收實在太高。但它為什么這么高?
因為按照商用房的買賣交易標準,賣房時業主要承受高昂的土地增值稅。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你當初是50萬買進的一套商住房,現在100萬賣出,賺了100%,就要收60%的增值稅。也就是說,要按照獲利部分的40%~60%交稅。每一檔的稅率都不一樣,但都是非常高的。
這也就出現了,靜安寺環球世界大廈117平只要390萬的情況,如果按正常市場價,這房少說也要七八百萬一套。
超低價,很坑爹!
商住房很坑爹,這不僅體現在轉手上,商住房的安全性、舒適性可能都存在問題。
商住兩用房,顧名思義,既可以開公司又可以當住宅樓,你買了一套房子作為住宅,隔壁卻是開公司的,流動人口頻繁出入,樓道里還可能煙霧彌漫,居住體驗可想而知。
但很多時候,這些商住兩用樓又讓人“防不勝防”。
一方面 ,它們大多地段好,還看上去很便宜——同樣地段和房型的房子,可能價格只相當于住宅的三分之一,吸引力非常大。
而且,這些房子還能報戶口、通水電煤、又是70年產權,看起來和普通住宅無異。
據了解,上海許多早期的商品房,都是這樣的形態,一些98年左右建成的房子都有70年產權。
業內人士告訴邦爺,這種房子從表面上,甚至憑產權年限,也比較難辨別,只有切實了解房屋的土地使用性質,才能確定房子是真正的住宅,還是商住用地蓋起來的商用房或商住兩用房。
一時沖動,小心從市中心被擠去郊區!
還有一個辨別方法,就是看價格。這類商住房,有時價格會“詭異”地低過市價。比如在上海市中心,住宅價格至少應該是五六萬/平,有些房子居然能低到四五萬/平,那你就要留一個心眼了。
另外,一些便宜的房子還可能是法拍房,那房子可能存在的巨大債務問題,也會讓接盤手很頭疼。
便宜不一定有好貨,買房子不像買菜,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它不僅影響你當下的居住,還涉及日后換房、投資收益等等。例如商住房,如果你不慎買到,那么轉手、換房會變得十分痛苦!
所以,邦爺提醒大家,買房時切勿被特價房忽悠,也要警醒現在很多專家鼓吹的“政策落地、降價抄底良機”等一類說法。
買房要理智、眼光要長遠,不要用未來的高成本,來為現在的沖動買單。不然,你以后本來想在浦東換房,也可能被逼去青浦這些地方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邦地產立場。
望此文對您有幫助,可以加入邦地產粉絲群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