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吸引人,更要留住人
一般來說,經濟發達的城市憑借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其本身就對流動人口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中國的一線城市更是如此,北京、上海即便有著嚴苛的戶籍制度,但也阻擋不了每年百萬計人口的涌入,而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落戶政策極為寬松,為什么還需要用補貼的形式吸引人才?
深圳所要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如何吸引人,更多的是如何留住人。
第一財經統計的2015年各地公報數據顯示,從凈流入人口數來看,深圳緊隨上海、北京,以782.9萬的人口凈流入位居全國第三,凈流入人口占比更是高達68.8%。
2015年重點城市人口凈流入(第一財經制圖)
從數據上看,深圳的人口流入數據并不低,但其人口結構存在嚴重的“倒掛”問題:作為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深圳的戶籍人口僅300多萬,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0%左右,是中國4個特大城市中唯一一個戶籍人口不達一半的。
深圳為什么留不住人?
為什么深圳的戶籍人口占比如此低?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在深圳“扎根”?
高房價
對于深圳發放“租房生活補貼”的新聞,有網友給深圳市政府的做法點贊,也有“吐槽”的,且主要集中在深圳的房價問題上。
財經網微博評論截圖(部分)
隨著最近兩年中國多個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價的持續上漲,房價問題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在一線城市“扎根”的主要障礙。雖然中國多個大城市房價都在上漲,但深圳的房價尤其讓年輕人“心痛”。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幾年9月發布的全球房價觀察報告(Global Housing Watch Report)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深圳以38.36位居第一。
房價收入比就是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其指標主要用于衡量房價是否處于居民收入能夠支撐的合理水平,直接反映房價水平與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從房價上看,在深圳生活的小伙伴似乎是“全球最苦逼”的了。
今年早些時候,一篇《別讓華為跑了》的文章曾刷遍朋友圈,激起全國范圍內關于“深圳房價”的討論。有分析稱,深圳高房價、高地價的背景下,深圳曾經引以為傲的成本優勢正漸漸失去競爭力。高房價對制造業、人才的“擠出效應”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深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這些補貼與深圳的高房價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城市配套不夠“一線”:教育醫療拖后腿
中國社科院今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6》顯示,深圳在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連續第二年位列第一,但與此同時,其城市病指數同樣位居榜首。
其中,導致深圳“城市病”嚴重的領域有醫療、安全等問題。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今年三月通過電臺與市民交流時表示,“深圳未來發展還有很多基礎性短板要補,這讓我壓力大。”
從醫院、衛生院床位緊張的前十大城市情況來看,深圳排進“三甲”。由于城市規模大,腹地人口數量多,深圳平均每萬人只享有25.6個床位。
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表示,深圳民生最大的短板是醫療衛生:“醫療的指標是最難看的”、“省里好幾個領導都找我,問我是否知道,我說我很清楚,是很低的。”
同時社科院報告指出,人口規模較大、人口流動性強的深圳市刑事犯罪率相對較高,達到了0.221%,在刑事案件率指數榜上排在第一位。
除了醫療、安全問題,深圳高等教育的“短板”已是不爭的事實,同為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分別有10所“211”工程大學 ,深圳只有一所“深圳大學”比較知名。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長夏廣志認為,
從高校數目和城市人口數的比例來看,深圳遠低于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所以,單從數量上來說,深圳作為國內一線城市,其高等院校的數量至少應該比現有規模“翻一番”。
深圳作為中國最有競爭力的城市之一,確實是個“賺錢”的好地方,但深圳前有高房價,后有醫療、教育、安全等配套設施拖后腿,相比京滬坐擁全國最優秀的醫療、教育資源,深圳在吸引人才“扎根”方面確實稍遜一籌。
發補貼,是想讓更多人在深圳“扎根”
深圳這種人口結構“嚴重倒掛”的問題,導致了資源配置的一系列問題,制約著深圳的發展。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原主任李鐵表示,大量外來人口在深圳就業處于一種“漂泊”的狀態,采取政策使他們的短期行為長期化,對于深圳來講是個挑戰:
(深圳)人口結構嚴重倒掛,使得公共服務水平不能讓所有人分享。城市的外來人口和常住人口的長期消費愿望,對城市的活力和服務業的質量提升都有‘拖后腿’的作用。
大量人口聚集,但又沒有長期性的行為,使整個城市結構存在巨大反差。在一個地方沒有長期的居住預期,就沒有長期的投資、就業和消費心理,就比如服務業的員工都是臨時性的,那其質量和水平就不可能得到迅速提升,直接影響了人口素質問題,直接導致了城市管理和居民所享受的服務質量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同時,增加戶籍人口比例已經成為深圳決策層面的一大共識:
《關于深圳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6年計劃的報告》提出的八大任務中,改革位列第一,其中,創新城市治理方式中提出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出臺實施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系列文件,提高戶籍人口比重。此前,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曾公開表示,要大幅推進戶籍人口所占比例。
如今深圳市政府發放數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其中一個門檻就是“擁有深圳戶口”,想必這也是市政府“增加戶籍人口比例”的系列措施之一。
但深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靠進行補貼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