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是今年經濟領域的年度熱詞。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國家經濟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在12月3日于深圳召開的2016第12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與會專家紛紛表示,伴隨著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期貨市場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交易所將持續加強風險管控,保證期貨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穩步推進衍生品市場創新,衍生品市場也將助力供給側改革。
期貨市場反哺供給側改革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從經濟總量來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環境持續惡化,以及國內勞動力供應和環境容量等約束的加強,中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經濟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體制性突出問題開始顯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中國確立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整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促進經濟發展躍上一個新臺階的方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業內專家表示,供給側改革給相關商品價格帶來一定波動,反過來,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的基礎功能,也能夠反作用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國家“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落實。
上海期貨交易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趙勝德表示,近幾年期貨市場平穩發展、交易規模連續增長、產品增加等都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服務能力。從目前來看,上期所的14個品種中大部分交易比較穩定、持續發展,有些品種和國際市場的關聯度非常高,這些品種的發展對實體企業結構調整起到了很好作用。
趙勝德指出,上期所主要從五方面助力供給側改革。第一,產品創新方面,豐富期貨產品種類、提高期貨市場的厚度和彈性。據悉,上期所現有14個品種,近期還致力于研究新的品種,例如全面深化原油期貨的上市準備工作、準備20號標膠等。第二,不斷完善交易制度。交易制度方面,例如夜盤、連續交易等制度,有助于促進我國期貨市場不斷和國際市場接軌。第三,交割方面也不斷創新,通過在交割制度、交割品牌、交割庫布局方面的創新,給實體企業創造便利,也更符合產業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第四,交易所既是市場組織者,也是市場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交易所做市場培育工作也非常重要。第五,在市場比較火爆的時候,交易所要更好履行市場一線監管職責,讓市場更穩定。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熊軍也強調,為更好服務供給側改革,交易所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不斷推進品種創新,研發實體企業和現貨市場急需的新品種。二是不斷推進工具創新,研發期權等新型衍生工具,開發綜合性業務平臺,滿足實體企業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風險管理需求,例如白糖期權、涵蓋倉單融資、場外期權等。三是不斷完善合約設計、優化制度規則,降低企業風險管理成本,更好服務轉型升級,例如完善動力煤期貨交割質量標準,推出玻璃交割廠庫自報現貨升貼水,研究新疆棉花中轉庫轉為交割倉庫等。四是加強市場監管,全面貫徹落實“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理念,加強市場監測、交易監控、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系統建設,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五是加大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力度,引導行業、產業及企業積極參與期貨市場,保值避險、穩健發展;加強投資者教育,及時警示風險,引導投資者理性、合規交易。
“對交易所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責任,也是發展的重要機遇?!鄙钲谧C券交易所總經理王建軍也表示,這一年來,深交所在支持結構性改革上做了很多的工作:第一,支持更多企業IPO,為經濟結構調整增加新鮮血液;第二,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特別是在并購重組方面支持力度很大;第三,固定收益產品的發展上,通過固定收益產品的發展調整、優化企業的債務結構。
商品期權呼之欲出
與會人士表示,進一步完善期權工具對于我國衍生品功能發揮十分重要。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謝瑋介紹,前一階段上證50ETF期權的投資者主要做認購期權,現階段認沽期權交易量穩步增長,越來越活躍,認沽期權的持倉比例已經超過了認購期權?!皬男袨樯戏治?,投資者參與套保的比例在顯著增加,期權功能正在逐步發揮?!?/p>
其實,期貨市場也在為推出期權產品進行不懈努力,特別是豆粕、白糖、銅期權的呼聲特別高。在談到國內期權市場發展時,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大商所從2002年開始研發商品期權,并一直致力于期權上市籌備工作。特別是近兩年,大商所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加大了期權上市前的籌備工作力度,著力開展了期權規則完善、技術系統測試、做市商仿真交易、多層次市場培訓等工作,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他指出,在期權規則完善方面,大商所經過長期的研究對比、謹慎求證、適度創新,堅持“穩健性、可操作性、一致性”原則,在期權交易基本規則、引入做市商、保護投資者利益等方面,制定完成了《豆粕期貨期權合約》和其他3部管理辦法草案。并對已有的8項規則制度進行了修訂,涉及交易、結算、行權與履約、風險管理、信息管理等,規范了期權交易的全部業務環節;技術系統測試方面,早在2003年,大商所就啟動了對現有核心交易系統及外圍系統的期權業務需求論證工作,2007年上線的核心交易系統已經前瞻性地具備了期權功能。為提高系統支持能力,2012年起連續四次對期權系統進行優化升級,2015年6月能夠全面支持期權業務運行的最新版技術系統正式上線,在技術系統上具備了上線期權的條件;做市商仿真交易方面,2012年5月份開始豆粕期權仿真交易,陸續開展了所內仿真、部分會員仿真和全市場仿真。今年8月,正式面向全體會員開展期權仿真交易演練活動;多層次市場培訓方面,自2012年開始,針對期權基礎知識、期權規則、策略應用、套期保值、做市商業務等,面向會員單位、產業客戶、投資者、媒體記者等持續開展相關培育活動。今年以來,大商所共舉辦各類期權相關市場活動近200場次,涉及全國絕大部分區域和會員單位,培育產業客戶萬余人,覆蓋研發人員2000多人次。
“目前,已做好豆粕期權籌備階段各項工作,下一步將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爭取早日平穩推出豆粕期權。此外,大商所也在全力推動玉米期權研究,目前玉米期權合約的主要參數已經論證完畢?!蓖貘P海說,大商所將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則制度和管理辦法、流程,優化設計風險防控方案,推進做市商遴選,持續開展仿真交易,加強市場培育。
熊軍也指出,鄭商所高度重視期權研發工作,早在1995年即著手開展研究,并于2012年成立專門機構,進一步加大期權開發工作力度。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產品開發和大量的市場推廣,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一是形成了系統的期權規則體系,對期權交易的全部業務環節進行了規范,并可以與期貨規則做好銜接;二是技術系統達到期權上市要求,集期貨、期權交易為一體的交易所端技術系統已于2014年4月上線;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期權培訓和投資者教育,共舉辦3次仿真交易競賽,支持會員培訓企業1300多家次,6300多人次。
“下一步,鄭商所將持續深化技術業務準備,開展功能優化升級,待試點獲批后,鄭商所將與市場各方共同努力,確保農產品期權試點順利推出和平穩運行?!毙苘娬f。
衍生品創新穩步推進
此外,業內人士對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方面的創新也頗為關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胡政表示,金融科技不只是使交易越來越快,而且讓交易越來越人性化、個性化,可以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投資需求。
綠色金融方面,熊軍指出,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也應積極參與到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工作當中,助力國民經濟實現綠色發展。具體而言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推動碳排放權期貨衍生品上市。近段時期,社會各界在不斷呼吁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期貨市場要順應市場需求,加快推進碳排放權期貨的研發上市工作,為期貨市場服務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平臺和工具支持。二是根據綠色金融發展要求,加快其他新型期貨衍生品的研發工作。例如,探索開發綠色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綠色債券價格指數期貨,以及霧霾指數期貨等與空氣污染程度相關的期貨衍生品,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三是適時優化商品交割品級,引導企業綠色發展。順應實體企業轉型升級要求,通過適時提升交割品級、提高注冊品牌要求,通過期貨市場的實物交割環節,引導企業注重產品質量,主動淘汰落后產品及產能,實現綠色生產經營。
(原標題:衍生品市場: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器和減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