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3日在京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體處于合理運行區間,但必須注意到,當前投資結構并不合理,呈現“三高三低”態勢。
鄭新立是在當天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上作如是表述的。在鄭新立看來,投資結構的所謂“三高三低”主要是指:
一是國有投資增長比較快、民間投資低迷。民間投資是經濟活力的標志,民間投資增長低迷,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活力不足。
二是房地產投資增長比較快、制造業投資增長緩慢。鄭新立指出,7月份銀行新增貸款超過三分之二流向了住房按揭貸款。制造業的投資是經濟增長后勁的標志,制造業投資低迷說明經濟增長缺乏后勁。
三是海外投資暴增、國內投資增長緩慢。“這樣的增長局面我們一方面感到高興,中國成為資本輸出的第二大國,但其中有多少盲目性,有多少是為了轉移資產?只有增加國內投資,才能穩增長、擴內需,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鄭新立說。
與此同時,鄭新立亦強調,盡管當前投資結構并不合理,但未來中國經濟亦面臨重大機遇,比如供給側結構改革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為經濟增長輸入新的動能,從而實現經濟結構的重大轉換,調整投資結構乃至經濟運行的不合理因素。目前來看,新一輪的結構轉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通過城鄉一體化制度的建立,釋放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的巨大的潛力。核心是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特別是要加大特色小鎮的建設,釋放巨大潛力。
第二,通過投資體制改革,如推行PPP模式,把民間資金和銀行貸款引導到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上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環保投入、科技、醫療、社會保障、市政工程、文化、信息等公共產品的投入。
第三,通過深化營改增等稅制改革,繼續為第三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四,通過科技、教育體制改革,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成果帶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