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年終時,企業的年末結算也已經陸續開始。
中小企業主黃偉發現,這一年,他的企業繳的稅和費,幾乎比利潤還要多。
和他的感覺相印證,近日,著名稅收專家李煒光發布了中國企業稅負問題的調研,他指出,從Undata公布的2013年世界主要國家的企業生產稅和所得稅占增加值的比重來看,中國是22.9%,其他國家僅在3%-13.1%之間。
不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制定的《政府財政統計手冊》計算, 2014年、2015年我國宏觀稅負分別為29.1%、29.1%,低于世界平均38.8%的水平。按照去年中國GDP總量為67.67萬億元、29.1%的宏觀稅負水平計算,我國宏觀稅負絕對值為19.7萬億元。
“企業、納稅人層面感到負擔過重,應該說是企業稅負痛感明顯。”西安市稅務學會副秘書長姚軒鴿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稅率“痛感”
在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看來,企業稅負是一個敏感的、但又不得不提的問題。
“作為企業來說我們不敢說我們的稅負高,因為這個東西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我的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健全再高點也沒關系,踏踏實實地繳80%都行,以后老了有人養著,但是,現在好像沒有那么有保障,所以覺得稅負都很高。”在天和智庫(北京)經濟研究所的稅務沙龍上,蔡磊這樣表示。
李煒光的報告顯示,企業家認為稅收負擔很重和較重的比例很高,達87%;認為稅負可以接受的僅占8%;認為較輕和很輕的僅占1%。此外,中國企業的實際稅費負擔率接近40%的水平。要知道在我國,除新興行業以及金融等領域外,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都不到10%。如果用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中的“總稅率”(指企業的稅費和強制繳費占商業利潤的比例)指標來衡量,中國企業所承擔的稅負2013年為68.7%,不僅明顯高于發達國家,也顯著高于發展中國家泰國和南非,僅略低于巴西。2014年和2015年,中國繼續維持在68.5%和67.8%的高水平上。
按照這份報告顯示,中國現有的稅收,無論是宏觀稅負,還是企業的總體稅費負擔,都遠遠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坦白地說,中小企業在稅負這一塊可能更加敏感,因為大企業市場競爭地位比較優勢,繳稅多但依然活得很好,中小企業就不一定了,這也是痛苦指數的問題。”蔡磊表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曾表明:企業近一半以上的利潤都被稅費占領,當年江浙地區72.45%的小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沒有利潤或小幅虧損,經營信心較低;3.29%的小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可能大幅虧損或歇業,對未來經營持悲觀態度。
“我們國家實際區域間的稅負也是不均衡的,比如新疆有政策,西藏也有政策,這會造成區域間稅收的不平衡。比如說基金公司目前的稅負,如果是在北京納稅,可能要按35%。北京市前兩年有過四個部門出了文件,這種叫做資本利得,資本利得這個稅收可能按20%來繳納,但執不執行這個文件,不好說。我覺得我們中國的稅法就是很多時候還是選擇性征稅。到目前為止北京有些區還是按20%來征稅,但是有些企業可能就按35%來征稅。”大華久益華瑞(北京)稅務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麗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我們講稅負的輕重,講稅負高低的時候是一個數據,更多是一種客觀性,講稅負的輕重的時候,帶有主觀參與,可能同樣繳10個稅點,有的人痛的不得了,有的人覺得還可以,那么這里面問題我想還不僅僅是一個稅負的高低問題,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說非稅收入。還有我把稅交付給國家了,國家是不是給我換得真正的產品了,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姚軒鴿表示。
事實上,在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后,為企業減負是五大任務之一,有關部門拋棄了“結構性減稅”的提法,直接提到降低宏觀稅負,減輕稅收的總體負擔。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誠意的減稅計劃:營改增稅負只減不增。不過,經濟下滑,很多地方加稅沖動不斷,而穩增長的壓力也讓財政支出更多傾向投資和基礎建設。
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
對于稅負而言,大部分中小企業“不患寡而患不均”。
“提到稅負,我們不說高低,我們說不公平。”蔡磊表示,中小企業日子不好過,比如一些企業做平臺、做電商,他給平臺的傭金廣告費用就已經很高了,基本就把利益吃光了,再繳稅就死了。
據蔡磊所言,企業現在免征增值稅的額度是3萬,那么,按照10%的利潤來算,3萬的利潤就是3000塊錢,這些錢買個電腦、上個網、租個房子都不夠。“我個人感覺,在信息化手段全面實現公民納稅以后,幫助日子過得不好的企業去減稅,這才真正地實現了公平。”
不過,在吳麗光看來,稅負的不公平性在于缺乏統一的法律約束。
“企業增值稅稅率究竟適用17%、11%還是13%?這給國家造成了很多問題,比如北京政策是這么規定的,但在江西的政策又不一樣了,國家稅務局應該對這個有一個統一解釋,但是,目前來說還是有差異的,這些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沒有稅法,都是條例,這樣的結果就可能出現不同的解讀。”吳麗光表示。
不過,據記者了解,相關稅法的推進已在陸續進行中,同時,中央政治局已做出了“降低宏觀稅負”的部署。
“今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討論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做出了一個非常新的部署,有一個口號叫‘降低宏觀稅負’,在目前條件下推行的減稅,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降低宏觀稅收水平顯然是瞄準企業降低成本。”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表示。
在高培勇看來,下一步可以從降成本、補短板這兩方面發力,同時把宏觀稅費成本降下來,并把稅、費都納入視野。
(原標題:企業稅負“痛感”重 期待減稅政策再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