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起源于2013年12月12日,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舞臺上,格力集團董事長、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和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當眾許下了“世紀之賭”:賭小米5年之內營業額能不能超過格力電器,賭資高達10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從2014年開始,格力電器進行外延式多元化道路發展。目前格力電器已經構建起了七大產品體系:家用空調、中央空調、TOSOT生活電器、晶弘冰箱、空氣能熱水器、格力手機、工業制品。
多元化產品布局背后為格力電器的“智能家居”布局,其核心是,通過承擔鏈接和控制智能家電產品的載體,形成傳統“生產商”與用戶之間的零距離接觸,形成連接各個家電設備并搜集用戶偏好的大數據的平臺。包括海信電器(600060.SH)、四川長虹(600839.SH)等均有類似的動態,這些上市公司的布局充分反映了產業資本的動態。
實際上在過去兩年時間,市場逢大數據必熱,在估值競賽中,擁有C端客戶優勢的樂視網、小米等,充分受到了資本關注,反而B端經營優勢顯著的傳統產業龍頭鮮被給予高估值。
在最近短短1個月之內,董明珠就接連遭遇了險資舉牌、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失敗等事件。
二級市場兇猛的險資,作為二級市場主流資本的代表,似乎開始給出與產業資本不同的布局取向——發軔于傳統業務模式的生產性企業,包括格力電器、海信和長虹,都想跨過與客戶之間的鴻溝——各級經銷商,甚至傳統經銷商譬如國美蘇寧,亦通過互聯網希望跨過商超與C端開戶天然的距離感,與此同時,市場最具實力的金融資本則開始瞄向擁有B端優勢的龍頭產業。
深喉預測格局
2016年10月18日,董明珠辭去了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在該職位空缺近一個月之后,珠海市國資委官網11月28日發布公告稱,任命周樂偉為格力集團黨委書記、委員、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
據公開資料顯示,周樂偉生于1970年,今年46歲。此前任珠海市金灣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珠海航空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
事實上,周樂偉在企業管理方面也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在2005年至2014年長達9年的時間里,周樂偉一直負責珠海航展公司,直至調任珠海市會展局局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一位接近周樂偉人士處獲悉,對于調任格力集團一事,周樂偉本人也頗感意外,至少一個月前,周樂偉還認為自己會履職珠海市行政序列的另一職位。
該人士對于珠海市國資委繼續主導格力電器擁有信心,認為前海人壽主要是資產配置。“但是不排除謀求董事會席位,董事會席位可以在股東權益主張中發揮作用。”
實際上包括南玻A(000012.SZ)、萬科A(000002.SZ)、格力電器等在內,險資的布局脈絡越發清晰。近期同樣遭遇險資舉牌的還有中國建筑(601668.SH).11月24日中國建筑公告稱,獲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半個月內第二次舉牌,持股比例已達10%。
“若從財務投資的角度探討,對于險資舉牌這類型企業可以解讀為長線資金對于優質公司盈利分紅穩定性與確定性的重新定價。”西南證券一位投行人士12月2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同時,也可以按照全球資產配置的視角進行解讀,格力電器和中國建筑是非常適合中長期價值投資的優秀標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中國建筑和格力電器兩家上市公司擁有著非常充沛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014年、2015年以及今年三季度格力電器額度分別是141.62億元、443.78億元、189.39億元;中國建筑額度分別是162.49億元、701.38億元、694.07億元。這同時也反映出了業務的穩定性。
“這同當前的經濟環境有關,此前國內經濟發展呈現向上趨勢,可以理解為是向上的未知,所以要追求成長型的公司。但是現在箭頭轉而向下或者說放平,這時候,一些分紅穩定,現金流充沛,業務經營情況穩定的上市公司就會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受到追捧。”一位國泰君安投行負責人指出。
據統計,僅在12月2日當天,出現漲跌幅偏離值達7%或換手率達20%等情況的異動股多達31只。
格力的C端沖動
“格力可以憑借著單一品類的產品在2014年實現千億元的營業總收入,完全可以證明企業很優秀。但是,對于格力來說,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迫在眉睫,否則將和包括美的等在內的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12月1日,興業證券一位研究員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是與C端客戶之間的鴻溝,似乎仍然等待在銷售渠道和數據交互上雙雙突破。
“我們說2014年是智能家居的發展‘元年’,智能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清晰。”上述興業證券研究員指出。
2014年,格力電器在以格力為主打品牌的同時,還發展了TOSOT(大松)生活電器等多品牌擴張陣營。此外,還成立了工業制品經營部,打造了多個工業設備品牌進行市場推廣。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2015年和2016年格力電器的企業指導思想均為“轉型·突破·創新”。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格力電器推進多元化的決心。
在2015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正式宣布格力物聯網手機開始銷售。格力物聯網手機名稱所強調的,正是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與格力的家電產品實現智能互聯。
據統計,目前A股市場共計有包括美的集團、海信電器、四川長虹美菱電器(000521.SZ)的27家上市公司布局了智能家居。
但是,轉型和突破創新中的格力電器的產業布局卻恰恰和“世紀之賭”的另一方小米公司的模式有很多的相同相似之處。
“兩家都擁有開發了對旗下智能產品進行控制的APP,同時兩家也都在不斷完善智能家居的產品品類。”上述興業證券人士說,“比如,客戶可以通過格力智聯APP對格力智能環保家居系統進行控制,如燈、窗簾等。小米客戶也可以通過小米米家APP對于小米智能家居產品進行操控。”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2016年8月,小米生態鏈共發布37款智能產品,這些產品都是智能、可聯網的。同時,今年前三季度米家APP設備接入量已近4000萬。
相比而言,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格力電器已經擁有七大產品體系:家用空調、中央空調、TOSOT生活電器、晶弘冰箱、空氣能熱水器、格力手機、工業制品。
格力電器在2014年之后開始著重推進多元化的進程,但是從相關數據上來看,董明珠推進的格力電器多元化變革距離轉型成功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在格力電器整體利潤各組成部分中,空調產品仍然占據了九成以上的比例。2012年至2015年,空調產品占據整體利潤比例分別為93.72%、95.19%、95.01%、94.98%。今年上半年,這項比例仍然高達96.48%。
與之相對應的是,小家電類產品微不足道的占比比例。2012年至2015年,小家電類產品貢獻的利潤僅僅分別占到1.26%、0.84%、0.84%、0.99%。今年上半年,這項比例僅為0.88%。
從大客戶的集中度來看,2015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占公司年度銷售收入比例為25.60% 、2014年為30.55% 、2013年為 29.97% 、2012年為27.47%。
也可以看出格力電器想突破現有產業格局仍有很多難題要克服。
(原標題:產業、資本逐利思維兩異 格力“C端情結”險資B端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