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委出臺的一則“禁令”震動了資本市場教育板塊。這份名為《關于加強2016學年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證書作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錄取依據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嚴禁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學生奧數成績、英語星級考等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各類等級考試證書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
除了市教委,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同時發布了聯合聲明,抵制將“中環杯”、“小機靈杯”、“走美杯”、“亞太杯”等各類競賽證書作為錄取學生的依據;抵制將學校招生與社會培訓機構辦班掛鉤的行為。
長久以來,在上海重點初中的錄取標準中,奧數是一張“免死金牌”,因此學而思等以奧數見長的培訓機構火爆異常。某位家長描述了為孩子報名學而思奧數班的經歷:“孩子要進入學而思的奧數班,必須通過學而思專門的考試,不僅如此,考試名額也是要搶的。”而“小升初”另外一張具有“含金量”的證書就是英語口譯證書,新東方、昂立教育等以英語教學見長的機構亦是人滿為患。
此次“禁賽令”一出,企圖走“便捷賽道”的家長頓時亂了方寸:還要不要給孩子報奧數班、英語班?
“奧數熱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初升高’只有50%-60%左右的升學率,其余40%-50%初中畢業生會進入到職業教育通道。而對于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未來進入高等教育的比例高達90%。國內對于職業教育一定程度的‘歧視’,推動著大家在拼‘初升高’,進一步蔓延到‘小升初’。現在奧數培訓弄成這樣,大部分家長們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成為數學家,僅僅是為了孩子在未來的選拔中能有較大機會進入到前50%-60%的行列而已。”某位曾在某公辦小學任教近10年、目前已開辦自己教學機構的創業者如是說。
制定政策者用心良苦,但效果還有待觀察。據報道,類似上海這樣的“禁賽令”曾在成都與北京出臺過,但最終收效不佳。某位長期從事教育類項目投資人分析稱,“從短期來看,上海禁奧令對培訓機構短時間內會有一定的沖擊,甚至一些其他省市都會效仿上海的政策。但是,在現實面前,只要學校招生的標準不變,只要優質教學資源供需失衡不變,再加上人口增長帶來的對教育資源爭搶的加劇,相關的培訓市場就不會消失。”
根據中信建投研報預測,中小學階段巨大的人口基數、二胎政策紅利和家庭收入的提升驅動行業擁有廣闊空間,2015年至2020年K12課外培訓行業市場規模約5000億元和1.2萬億元,5年復合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8%。
“我們認為奧數等考試未來仍然存在,但是考試的方式會更低調、更隱蔽。‘禁賽令’出臺后競賽不會直接地取消,而是否通過競賽選拔學生,是完全可以通過軟性政策實現的。”從事了七年K12教育、正準備掛牌新三板的高思教育創始人池恒如是說。
在資本市場上,新東方和好未來作為教育培訓行業兩大龍頭公司登陸美股,二線老牌機構學大教育、龍文教育(已被勤上光電收購)則相繼被A股公司并購。不過,若類似上海的“禁賽令”在全國蔓延,這些靠培訓賺錢的教育機構需要重新排兵布陣了。“教育產業是政策性非常強的行業,必須看政策臉上吃飯。”有投資界人士如此表示。
(原標題:上海出“禁令” K12教育板塊遭遇政策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