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醫療合作尤其是中醫合作持續推進,已初步建立了衛生合作機制。但記者調研了解到,由于整體戰略缺乏,一些合作內容仍停留在“務虛”階段,亟須加快頂層規劃,提供資金、人才等體制機制保障。
合作成效初顯
在烏魯木齊舉辦的“絲綢之路健康論壇”上官方透露,2015年全年,新疆接待的外籍患者超過6000人次。常年負責接診外籍患者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VIP病房主任呂書勤介紹,新疆不少知名醫療機構和特色診療項目在中亞五國、俄羅斯、蒙古等周邊國家口口相傳,有著較高的知名度。
甘肅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在今年4月國家衛計委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甘肅省已在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法國等4國建立了中醫中心,在俄羅斯、法國、新西蘭等8個國家成立了岐黃中醫學院?!耙葬t帶藥”,隨著甘肅中醫藥海外影響力不斷擴大,中醫藥服務貿易通道打通,僅蘭州佛慈制藥就完成六味地黃丸等150個產品在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落地。
記者從福建衛生計生委了解到,福建省依托福建中醫藥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中醫藥教育交流格局,與沿線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了聯合辦學與科研合作關系。廣東省衛生計生委提供的信息顯示,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與泰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也在職業衛生領域開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包括高層互訪、學術交流、科研合作,雙方互派人員交流、學習達286人次。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醫療合作前景被普遍看好。在“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衛生合作論壇”上,埃及、蘇丹等國家均表示歡迎中國醫藥企業前往投資建廠,并會在關稅、土地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缺乏整體戰略思維
為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生交流合作,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三步走”策略。近期目標是用1-3年時間與沿線國家形成廣泛共識,初步建立“一帶一路”衛生合作機制;中期目標是用3-5年時間初步形成以周邊國家和重點國家為基礎、面向沿線國家的衛生合作網絡;遠期目標則要求各重點領域合作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專家認為,各項重點項目及系列衛生合作論壇活動進展順利,衛生領域高層互訪成常態,有力推動了各方共識。然而,由于缺乏“整體戰略思維”,還沒有制定可以協調在多邊框架下開展衛生合作的整體的戰略目標、統一的戰略布局和完整的戰略實施規劃。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洪偉表示,一些地方層面的對外合作項目由于缺乏中央政策的支持和協調陷入停滯。因此,未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衛生合作需要增強合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續性,提升合作的質量和品牌效應。此外,我國對外的衛生合作多為雙邊合作,對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技術優勢、權威性以及資金支持利用得還不夠。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鮑勇說,政策準入仍是對外醫療合作面臨的最大壁壘。以中醫藥為例,其在東南亞普遍受到重視,但在西方國家的合法地位并未被承認,使中醫藥難以打入國際醫藥的主流市場。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程學仁說,在公司目前出口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美國、加拿大只能將中藥制劑界定為食品添加劑和膳食補充劑,而在歐盟,中藥均無法按照上述兩種情況處理,基本不能出口到這些國家。
亟須人才資金保障
受訪專家表示,“健康絲路”的建設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同時加大政府投入,鼓勵民間資本和民營醫療機構“走出去”;加強人才培養和醫療援外工作,提升我國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的影響力。
一是完善合作機制。在政府間的政策交流方面,應進一步建立制度化的交流機制,盡早在衛生領域構建國家級和部門間的合作框架,并重視雙邊或多邊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和倡議的落實。同時,注重與沿線國家一起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和規范,擴大我國在地區和全球衛生治理中的話語權。
二是加大財政投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原福建省疾控中心主任嚴延生建議,我國應加大對國際組織和沿線國家點對點的衛生投入,在絲路基金中設立衛生合作專項資金,增強對沿線國家衛生領域的影響力,并積極利用多邊合作框架下的融資機構支持衛生合作。此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健康絲路”,為境內企業到沿線國家舉辦醫療機構或醫藥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民間促進的格局。
三是積極推動中醫藥走出去。專家建議,將中醫藥產業納入各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規劃,傳統中醫藥大省應當就推動中醫藥產業走向世界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同時建立系統的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及中藥質量控制機制,逐步提高中醫在全球醫療格局中的地位。
(原標題:“一帶一路”中醫合作亟待建機制促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