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昨日發布的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7%,比10月上升0.5個百分點,延續上行走勢,升至兩年來的高點。而同日公布的財新PMI卻勾勒了另外不同的景象,11月財新制造業PMI錄得50.9,較10月回落0.3個百分點。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記者表示,雖然兩組數據“一升一降”,但整體仍然處在擴張區間,目前不管內需還是外需,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情況都優于上半年。
官方制造業PMI多項分項指數明顯回升,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3.9%和53.2%,分別比10月上升0.6和0.4個百分點,均創今年高點。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這可能跟房地產投資滯后、基建PPP發力、企業補庫、出口改善等有關。
此外,新出口訂單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0.3%、50.6%,雙雙回升至臨界點以上,且為年內高點。分析認為,這體現了外需明顯改善,近期人民幣貶值,匯率調整對出口的改善顯現。
分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PMI為53.4%和50.1%,均高于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7.4%,繼續位于收縮區間,降幅有所加大。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企業生產經營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仍明顯不如大中型企業。
趙慶河還指出了企業面臨的一些其他困難。如:反映原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上漲的企業比重超過三成,為近三年的高位;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波動,進口原材料成本有所增加,對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影響較大等。
截至目前,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之上。中銀國際宏觀分析師葉丙南對記者表示,11月PMI反映了制造業部門價格和產出延續上升態勢,是2015年以來貨幣政策寬松條件下房地產市場、基礎設施投資和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的拉動效應。這種效應預計還能夠持續2~4個月,但隨著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和貨幣政策轉向抑制資產價格,房地產市場可能再度放緩,可能抑制工業產出進一步回升勢頭。
與此同時,財新中國制造業PMI也已經錄得連續5個月擺脫收縮區間。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11月的財新PMI和統計局PMI繼續保持高位,顯示出中國經濟仍走在企穩路上。“我們對四季度經濟抱有信心,但明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昨日統計局公布的非制造業PMI為54.7%,為2014年7月以來新高,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原標題:官方PMI創兩年新高 經濟仍在企穩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