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從統計部門獲悉,1-10月山西出口額達到542億元,同比增長28.1%,增速為全國第一。
今年上半年,山西的出口增速還不如陜西。比如1-6月陜西出口增速為13.8%,高于山西的13.4%。但是從7月開始,山西出口增速加快,連續4個月累計增速為全國第一。
其中,手機出口功不可沒。山西今年前10個月手機產量為2308.85萬臺,同比增長了39%。同期山西全省手機出口2129萬臺、貨值319.7億元,分別增長75.4%和80.5%。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山西目前出口手機額占全部出口的58%,另外一項占出口額和比例較大的是鋼鐵。不過,山西出口的手機,占全國手機出口的比例比較不大。
山西手機產量占全國的比例也較低。1-10月廣東生產手機7.5億臺,重慶產量2.35億臺,而山西前10個月手機產量甚至不到貴州的1/3(貴州手機總產量為8871.8萬臺).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室主任楊立強認為,富士康的手機項目從沿海轉移到中西部,盈利空間比較大。中西部地區各個省之間的差異比較大,過去重慶和成都通過發展筆記本電腦,促進新產業的形成,山西可以參考成渝的發展模式。
“山西過去經濟以煤為主,富士康的這種手機代工模式,對于山西的勞動力就業和今后的產業結構調整也很有優勢。”楊立強說。
今年下半年以來,山西出口額累積增速分別為22.6%、29.7%、27.2%、28.1%,持續為全國第一名。
山西出口增速提速,主要是因為其手機的產量和出口迅速增加。今年前10個月,山西生產手機2308.85萬臺。2015年前10個月,山西手機產量為1661.19萬臺,甚至比2014年前10個月的1827.87萬臺產量減少了約200萬臺。
山西的手機產能大部分用于出口。1-10月手機出口2129萬臺,增長75.4%,占全部產量的90%以上,貨值319.7億元,同比增長80.5%。
另外,山西的鋼鐵出口也快速增長。1-10月,山西不銹鋼出口66.3萬噸,貨值63億元,約占全部出口額的15%左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原先手機生產主要在東部,現在中西部省份的產量越來越大,這是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并帶動出口增長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實際上,最近這幾年中西部地區出口貿易增長比較快的省份,比如山西、重慶、四川、安徽等,基本上都是在承接產業轉移上做得比較成功的。
“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各地發展落差比較大,使得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在中國的延續比較長。現在各地對產業轉移比較重視,外企等向中西部進行產業轉移,促進了中西部的增長。”梅新育說。
2012年山西還沒有手機生產,從2013年開始,其手機產量從無到有,開始生產和出口,但是此后幾年產量一直在徘徊不前,今年前10個月是首次創新高。相比很多省份,山西手機生產量仍很低。山西今年前10月產量不到重慶的23564.52萬臺的1/10,也不到貴州8871.80萬臺的1/3.
從煤炭到手機,山西經濟開始轉型。
山西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梁紅巖指出,富士康手機出口對于山西整體的經濟以及稅收方面的貢獻并不是很大。但是,這種加工貿易以及代工模式促進了大量人口就業,同時也發展了一個新的產業類型,對于改善現在山西以資源為主導的產業類型有一定促進作用。
目前,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制造因為成本提高,面臨向中西部轉移的問題。
1-10月,北京、上海、天津的手機產量甚至分別都有6033.64萬臺、3746.01萬臺、4199.5萬臺,都超過山西。但是這些地區的加工貿易正在加快遷出,以便解決低端產業聚集太多人口等系列問題。
山西等地下一步加快承接這些產業轉移,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但是光發展這些加工貿易產業還存在問題。
山西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梁紅巖認為,山西過去產業以煤炭為主,下一步要進行轉型,找到適合山西發展的產業,例如土特產、文化旅游等。此外,山西還要發展一些高科技產業。
山西因為煤炭產量大,其價格對其經濟影響很大,在煤炭價格暴跌時,全省經濟放慢。今年以來5500大卡原煤價格到10月底,已經比年初漲了60%。
受此影響,山西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4%,比2015年全年的3.1%有所加快。但是山西經濟增速仍在全國靠后。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研究院中對外經濟貿易室主任楊立強認為,山西應該大搞一些加工貿易,發展非煤產業,發展精品鋼等產業。從就業和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大市場來說,加工貿易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要堅持進一步推進發展。
(原標題:1-10月山西出口增速全國第一 手機出口占比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