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風生水起的同時,保險資金舉牌的“疆域”或將擴展到港股。
多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接下來,險資“舉牌”仍然有充足的動力,而隨著深港通開通以及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推進,險資的下一個舉牌風口可能是港股,尤其是低估值的藍籌股。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港股中存在險資的“潛在舉牌股”具有以下特征:股權結構分散、現金流充沛、股息率高、中等市值、低估值及主營業務穩定、具有重組預期。
港股或是下一個“風口”
“未來險資在港股舉牌將是大概率事情,類似于今年港股買高分紅銀行股,以及今年的A股企業在港股做并購,這將是接下來港股投資的第三大趨勢。”11月28日,一位大型基金國際業務部投資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11月28日,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接下來險資舉牌港股會成為重要趨勢。因為A股目前估值普遍較高,舉牌A股的潛在獲利空間不大,‘深港通’開通以后,隨著港股通標的進一步擴容,其中不乏諸多股權分散、高ROE且現金流充沛的優質企業,通過外部公司治理機制對公司進行重組提升公司的運行效率進而促發股價上漲獲利。”
當日,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香港一些有價值的藍籌股,特別是估值低的藍籌股,可能會成為險資投資的對象,如果投資超過5%,構成舉牌,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一些傳統白馬股會具備比較好的并購價值,一些手握重金的產業資本可能會通過二級市場舉牌,獲得有價值的股權。”
而據媒體報道,有保險公司投資經理表示,自港股通開通后,已找券商談過相關業務,近期在正考慮舉牌香港上市公司的事情。
事實上,此前,險資已開始港股的舉牌。以華夏人壽舉牌在香港上市的哈爾濱銀行為例,據港交所披露,華夏人壽2月19日以2港元/股買入2.76億股哈爾濱銀行(06138.HK)股份,5月19日再以2港元/股的價格增持1.2億股,7月13日再以2港元/股增持哈爾濱銀行股份至約4.867億股,持股比例達到16.1%,其披露原因顯示“首次持有上市法團5%或以上的權益”。
接下來的深港通開通,更將有可能為險資舉牌港股的大潮打開序幕。
“從前險資投資港股只能通過QDII,額度非常有限,僅300多億美元,今年額度未增加。比如某大型保險公司只有三億美元,但險資現在可以直接開戶港股通去舉牌。現在險資的開戶還在進行中,接下來險資在港股舉牌會是一個重要趨勢。”上述基金經理表示。“大量的險資應該很快可以通過自己的賬戶來直接投資港股。”
數據顯示,滬港通今年第三季度港股通的累計凈流入達786億人民幣,環比上季度增長27.8%。截至11月28日收盤,10月以來港股通累計凈流入210億元。第四季度,投資者因A股市場向好的表現,資金南下的趨勢有所放緩。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起,有大量險資通過深港通渠道投資港股。在此大趨勢下,今年9月保監會正式發布《關于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保險公司投資港股市場的熱情度因此大漲。媒體報道,平安、人壽、安邦和泰康等4家大型保險機構已經開立港股通賬戶,另外,太保、新華、人保、華泰、太平和中再等正在申請開立賬戶。
衷亞成表示,“機構投資港股,一方面港股的低估值是主要誘因,且大部分港股標的經營主體在內地,便于內地機構投資者理解公司商業模式和了解實際運營狀況,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港股市場的法律規制較松,比較適合施展資本運作術及財技,并借此獲利。此外,人民幣貶值的大背景下,投資藍籌類港股可獲得高額股息及匯兌收入。”
潛在舉牌標的
險資舉牌的好時機正在打開。“目前是險資舉牌港股的絕佳機會,隨著”北水“南下,未來港股整體估值將上漲。”衷亞成說。
事實上,在A股,險資下半年以來舉牌熱情日益高漲,業內認為,港股中也存在險資的“潛在舉牌股”。
“港股的藍籌股估值很有吸引力,現在舉牌藍籌股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楊德龍告訴2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險資舉牌港股的話,可能會給相關股票帶來很大的投資機會,港股現在仍是全球最便宜的市場。”
衷亞成認為:“險資在港股感興趣的標的有兩大特征:一方面,股權結構分散、現金流充沛、股息率高、中等市值、低估值及主營業務穩定的個股容易成為舉牌標的。另一方面,具有重組預期的個股亦容易成為舉牌標的。”
根據此前彭博統計口徑,在滬港通和深港通(潛在)的合計421只標的中,有29家港股上市公司擁有海外資產,102家公司有海外業務,其中36家公司的海外業務占比超過50%。險資可以通過“舉牌” 此類港股上市公司,來實現對海外資產的間接購買。
而廣發證券近期研報指出,險資如果要通過“港股通”對港股公司“舉牌”,那么會優先選擇那些控股權比較分散、海外資產較多且盈利能力比較強的公司,比較有潛力的公司有:VTECH HOLDINGS、中電控股、VITASOYINTL等,它們的海外資產占比分別為:100%、21.38%、13.04%,海外營收占比為:100%、51.97%、16.90%。
衷亞成介紹,“在今年9月8日保監會新規出臺之前,險資主要通過嵌套券商或基金子公司的資管計劃、私募契約基金借道”滬港通“及QDII投資港股,且主要以銀行、地產、券商保險等大藍籌為投資標的。”
9月8日,《關于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的新規出臺后,險資可基于自身投資策略發起設立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投資滬港通標的。不過,衷亞成表示,“9月后險資投資港股的態度相對比較謹慎,截至11月28日收盤,恒生指數也從9月9日最高24364點不斷震蕩下行,最低跌至21957點,幅度接近10%。”
(原標題:險資初露南下端倪 舉牌下一個風口是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