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購遭遇保護主義 前9個月并購金額井噴超去年全年
■本報記者 福蒙蒙 北京報道
中國在海外投資大幅增長成為發達國家業界的焦點,中國買家大手筆的收購不僅屢屢見諸當地報端,還引發了一陣保護主義情緒興起,中企重要投資目的地德國近期甚至醞釀出臺新政,在歐盟范圍對海外投資設限、嚴加管控。
繼美的收購庫卡后,最近一家福建企業并購德國愛思強公司的事件又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次并不是因為并購規模有多大,也不是因為“溢價”有多嚴重,而是因為德國政府的“出爾反爾”:德國政府撤銷了9月8日頒發的“無危害證明”,并宣布對該并購案重啟審查程序。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近日回應稱,“我們尊重各國在其法律框架下開展安全審查,同時也希望在安全審查中提高透明度,明確判斷標準,給予各方投資者平等待遇?!?/p>
海外并購井噴
中企海外并購繼續行駛在高速公路上。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企業共實施海外并購項目521個,實際交易金額674.4億美元,已超過了2015年全年總額。若從已披露的并購交易來看,Dealogic提供已公告并購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并購交易已達642筆,總規模為1986.22億美元,較2015年全年的607筆和1031.53億美元大幅增加。
從涉及國家、地區看, 美國以162.4億美元,居中國企業實際并購交易金額國家、地區之首,其次是開曼群島、中國香港。從分布行業看,涉及制造領域的并購項目有133個,金額為161億美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81個,金額有154.8億美元。
伴隨著海外并購井噴而來的,還有多起中企海外收購案受到來自當地監管層的重重阻力的消息。
10月27日晚,德國聯邦經濟部確認,將進一步深入調查中資企業對德國照明企業歐司朗(OSRAM)旗下燈具業務品牌朗德萬斯(LEDVANCE)的收購案。
就在10月24日,另一家德國芯片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宣布,德國聯邦經濟部已于21日撤回了今年9月8日授予中國福建宏芯基金(FGC)6.7億歐元收購該公司的批準令,將對這項交易重啟評估。
沈丹陽表示,希望德方重啟審查“僅是個例”,不代表德國改變其經濟政策,因為這一舉措不利于中德雙向投資的發展和經貿合作大局。
“中資企業投資為當地創造了上萬個就業崗位和大量的稅收,也為德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帶來了資金和市場渠道。中國對德投資雖然增長較快,但總量依然不大,德國一些政府官員和民眾擔憂,中國企業赴德國投資并購會把德國的技術和工作崗位轉移走,是不必要的。很多中國企業在德成功并購案例都證明了這一點。”沈丹陽對記者表示。
“我們并購的規模越來越大,基數大了,被安全審查的幾率也高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原來我們的投資更多地在低端領域,而現在更多地涉及到一些高科技企業,這就涉及到一些國家對外來投資的限制。”
但是白明也指出,這些年,歐美國家既歡迎外資來又擔心外資接近他的核心競爭力,和他們搶飯碗,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企業遇到投資上的阻力也比較多。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在此之前,據德國媒體披露,德國政府內部正在討論和醞釀出臺一份政策文件,一旦出現非歐盟國家企業獲得“具有特殊意義的核心技術”的德國企業25%以上股權的情況,政府就有權審查甚至叫停這筆收購。該措施主要針對下列四種情況:投資由收購國政府產業政策所引導、投資者得到國家補貼、收購方為國有企業、投資來源國對德國企業進入該國市場予以限制。
除了德國外,今年澳大利亞也已經多次否決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開展的投資。最近,在8月19日,澳大利亞政府最終以“國家安全”為由決定拒絕中國國家電網和長江基建擬競購新南威爾士州電網公司(Ausgrid)50.4%權益的99年租賃權。
隨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中國國家電網競標租賃新南威爾士州電網是按照市場原則開展的正常商業活動。中國企業嚴格按照國際招標程序及澳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指導,參與該項目的競標,并依澳政府有關部門的要求積極配合安全審查工作。
去年,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也曾參與競購澳大利亞TransGrid公司,但是最終被澳大利亞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政府拒絕澳大利亞最大私人土地持有者、最大肉牛企業S.Kidman & Co. Ltd.出售給中國財團。
歐洲并購案也受阻。10月26日,歐盟競爭委員會宣布,將啟動對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農用化學品和種子公司先正達案的反壟斷調查。消息一出,讓本來期待年底可能實現交割的這筆中國企業海外巨額收購案再生變數。
據倫敦投資銀行Grisons·Peak此前發布的統計,由于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收緊了對外資的審查,自去年7月至今,中國買家已被迫放棄11項大型收購,受阻交易總價值389億美元,相當于過去16個月宣布的所有交易的14%。
今年中資海外并購總額一季度曾創下956億美元新高,但二、三季度并購總額均未突破500億美元。
“實際上,對中國更明顯一些。”白明表示,對歐美國家的保護主義更多的是從經濟層面考慮,而對中國則更多了一層敏感性。有的時候拿戰略目的說事,也是為了投資保護主義。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