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爆出震撼世界的最初結果:特朗普贏了,成為新一屆美國總統。希拉里黯然輸了,這位前總統的妻子兩次沖擊美國大選,上次在初選中功虧一簣,這次她敗倒在自己熟悉的白宮老家的家門口。
上一次希拉里是作為個人輸的,這一次她是代表美國傳統精英政治理念和權威輸的。特朗普贏了,他贏的不只是希拉里,而是打敗了從共和黨內部直到全美國一路阻擋他的龐大精英群體。
有人說這是一次“政治造反”,一場美國的“文化大革命”,雖然這些說法挺夸張的,但它們從一個側面描繪了美國當前思想政治狀態的神韻。
雖然特朗普的名字早已在全球如雷貫耳,但是美國和世界遠沒有做他真能當上美國總統的精神準備。之前絕大部分人相信希拉里獲勝的概率要大大高于他,他沖擊美國總統寶座的瘋狂游戲早晚會在某個時刻戛然而止。
因此他的獲勝首先帶來精神上的強大沖擊,他的當選給人以沖破框架和動搖根基的感受,讓美國政治的一些核心要素顯得岌岌可危。
特朗普從一開始就遭到美國主流媒體和精英層的蔑視,他被廣泛定性成大嘴、鼓吹異端邪說者、很不靠譜說不定會干出什么來的人。這樣的人最后竟然成為美國總統,說明美國的原有政治秩序出了大問題。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主流價值都偏離了時代;美國的精英媒體嚴重背離了中立客觀的新聞報道原則,它們故意誤導選民,所做民調大部分摻了假;這個國家政治上的整體判斷力也出了重大偏差,還有,美國精英群體比以往更加突出地站到了中下層民眾的對立面。
至于特朗普會帶來多少美國內外政策的變化,我們相信這些變化將會小于他當選帶來的感受上的斷崖式顛覆。已經當選的他至少短時間內未必會急著出臺徹底轉向的新政,他不兌現選戰中的很多諾言應是高概率的,因為他不具有真正大刀闊斧把美國翻轉過來的實力。
美國畢竟是由精英群體把持的國家,全國中高層掌握實際權力的人大部分都反對特朗普,從而形成讓他絕望的牽制力。美國在世界各地的盟友也不是省油的燈,它們會倒過來給華盛頓施壓,讓特朗普回歸“孤立主義”的一些想法難以展開、兌現。
這次大選對美國社會造成前所未有的分裂,那些沒投特朗普票的人很多從心底深處“恨”他,這種“恨”是美國選舉史上罕見的。這是一次恨比愛多得多的大選,將有大量美國人很長時間無法在感情上接受特朗普成為他們的總統,美國在選后重新彌合、團結起來將非常困難。
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將是不確定性相對最高的領域,中美關系、俄美關系如何走將牽動國際關系的全局。從競選中透出的特朗普外交理念看,他有可能更突出美國的經濟利益,從而使中美關系的焦點從地緣政治博弈向經濟利益沖突偏移。
新美國總統缺少外交經驗,是商人出身,商業規則和案例帶給他的經驗積累大概會滲透進美國的對外政策中。中美關系或許會增加討價還價的戲碼,一些關鍵的利益紛爭會很尖銳,但特朗普對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興趣應當高于深受希拉里外交思想影響的奧巴馬,他對“共贏”的抵觸說不定會小于美國傳統政治精英們。
不過,特朗普即使為了討好對他充滿厭惡的美國政治精英群體,也不會制造他對中國“不夠強硬”的印象。未來中美關系不能押在他的個性上,維護中國的利益,最終靠的是我們自己的實力。特朗普如果要拿中美經濟關系開刀,為美方擠榨不合理的更多好處,那么他就需要掂量中國會怎么反制,會讓美國反過來失去什么。
最后我們想說,這場大選會對美國形成鏈條很長的觸動,進而影響外部世界。中國樹大招風,但中國也是應變力最強的國家之一。今天的中國因應美國總統更迭,既有充分的經驗,也有充足的力量。
頂級學者談特朗普勝選 :西方的變化如何影響中國?
據美聯社11月9日報道,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戰勝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拿下該州20張選舉人票,率先獲得超過半數(270)的選舉人票,總數以274:218戰勝希拉里,贏得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環球網記者就這一出乎大多數媒體和民調預料的結果,第一時間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楚樹龍和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副主任趙可金,以下是這三位美國問題專家的具體評論:
金燦榮:西方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特朗普上臺后,中美經貿方面可能會發生一些摩擦,而戰略壓力則會減輕。特朗普宣揚美國至上主義和孤立主義,因此在經貿方面會提出新的條件和要求,但在戰略方面不會像希拉里那樣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會再特別把中國當成對手,表現的咄咄逼人,他上臺后,TPP面臨著“臨床死亡”的命運,但中國經貿實力非常強大,所以也不必過分擔憂。
特朗普獲勝反映了美國精英階層設計的“政治正確”形態不被民眾買賬。這說明外界低估了美國草根的能量,特朗普代表的是美國反建制派的力量,從大選結果來看,雖然美國社會日益多元化,但底層白人和不得志的中產階層還是社會的主體,特朗普雖然遭到精英階層的集體封堵,但還能最終取勝。
另外大選結果和美國主流媒體民調結果的差異反映了美國媒體可能是受“政治正確”的影響。這說明如果只跟著西方精英階層的基調走,就會忽視西方社會發生的變化。現在西方民眾不滿現狀,聽到民粹主義的論調就會受到感染,像特朗普這樣的體制外的民粹領袖代表了他們的聲音,替他們說話。
楚樹龍:特朗普上臺,美對華政策會有新提法
“歡迎中國和平崛起”,從1979年以來,每一任美國總統,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會這么講,但就是限定詞越來越多了,“富裕、守規則”等等。最近幾年,最近幾屆美國政府越來越少使用“歡迎一個強大中國的崛起”的提法了。關于中美關系,外交政策,美國新總統上臺肯定會有新的提法,不會沿襲前任的提法。特朗普會找一個適合的時機,提出他認為比較好的提法,但對于“中美新興大國關系”,相信不會公開反對,因為這樣會對中美關系造成較大的問題。
結合特朗普在競選階段的言論來看,他上臺會有些新的動作和新的提法,他肯定會做一些事,但能做多少,這不取決于他。
美國國內經濟是否改善這不大取決于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內經濟事務中,國會權力大于政府,甚至美聯儲權力也大于政府,美國稅收、開支、預算、決算都由國會決定,貨幣政策則由美聯儲掌管。這些對經濟影響最大的事務,總統多數只是提出議案。因此美國經濟會有積極還是消極的變化與美國總統的關系并不太大。
但對外經濟關系,會受到新一任總統的不小影響,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有許多關于中美經貿方面的刺激性言論,他指責“中國偷走了美國的工作崗位”,他聲稱“美國企業正在遭受中國企業的屠殺”。他還曾公開反對TPP,他的貿易政策或將更具保護主義色彩,或為未來中美貿易關系穩定和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趙可金:特朗普上臺,對中國機遇大于挑戰
特朗普外交政策一定還會基于他的本土主義立場,他可能會對美國現行的外交政策作出較大調整,但對中國的影響機遇大于挑戰。
所謂機遇就是,首先特朗普對世界表現出的興趣并不大,他首先要滿足美國民眾的需求,孤立主義會更加突出。雖然一個總統并不能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能落實的并不多,還會受到很多限制,但他肯定還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往前沖,具體能造成多大改變還需觀察。比如他說要讓就業機會回到美國,這可能就會促進中企赴美投資。在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等方面,美國前幾屆政府都未作出大的改變,現在特朗普反而可能會大膽改變,這對于中國來說就是機遇。
所謂挑戰就是,他不會像希拉里一樣氣勢洶洶重返亞太,他競選階段的一些言論,讓薩德和TPP的命運都成為了疑問。對于一些亞洲國家來說,如果沒有美國積極推進,相信也會發生變化,對中國來說這可能是利好消息。在特朗普眼里TPP和薩德等都是套在美國脖子上的鎖鏈,他認為所謂的美國強大是指,美國經濟好轉,民眾收入增加,讓非法移民離開美國。因此,他上臺后,亞太地區的一些問題一定會退溫。
西方民調結果和大選最終結果的差異是因為民調樣本和選民構成可能不太一致。民調受訪者一般都是大城市的民眾,而農村地區和城市中下層選民大多支持特朗普,他們對社會現狀非常不滿。他的風格比較符合美國社會中下層民眾要求,他要打破政治正確性,要改變這種現狀,而美國選民樂見改變,所以他符合了選民求變的要求。另外美國民眾討厭虛偽的政治精英,特朗普的真實惡漢形象反而受到歡迎。
而郵件門等事件讓希拉里遭受到很大打擊,因為民眾討厭她的不坦誠。希拉里的女性身份實際上也是阻礙她成功的一個原因,美國社會民眾不太喜歡女性在公共事務中扮演角色,不太喜歡女性參與政治,尤其是相對保守的地區。
以前美國民眾更關心自己的生活,但自金融危機之后,整個世界變成了權貴和大眾的對峙,因為全球化帶來了“權貴合一”,所以社會底層民眾覺得權貴背叛了國家,所以民粹化傾向的本土主義抬頭,傳統分析的“左中右框架”已經不適用于此了。
猜你喜歡
微軟Bing市場份額不增反降,
“賦能金融,共筑安全”知虎
今熱點:春播糧食近尾聲 主
安然納米發光體|馬占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