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前,我們在南非工廠已產出第一根光纜。”日前,在中國首屆光纖光纜大會上,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公司”,06869,HK)總裁莊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截至目前,長飛公司已在海外設立了二十多個辦事處,并在緬甸、印尼和南非分別設立了三個生產基地,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初具規模。
在長飛公司加速海外布局的同時,國際光纖光纜行業格局正在悄然改變:超過50%以上的生產量和消費量都集中在中國市場,而國際規模排名靠前的企業中,中國企業也早已占據半壁江山。“當下中國光纖光纜行業仍然供不應求,未來的市場也將穩定增長,”莊丹表示,但長飛不能只盯著一個中國市場,“通過國際化的戰略開拓國際市場,是包括長飛公司在內的中國企業正在著力推進的重要戰略之一。”
但國際化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如何避免走同質化和低價競爭的老路,也成為行業企業國際化的一個新課題。
國際化起步
兩年前, 在長飛公司內部,將國際化確定為未來5年的重要發展戰略。
此后戰略落地執行過程中,長飛公司選擇東南亞市場作為突破口。 2015年1月19日,長飛對外宣布,與印尼PTMonas公司合資成立印尼首家光纖制造公司。其中,長飛公司持股70%,印尼PTMonas公司持股30%。根據當時的規劃,該合資工廠第一期計劃產能達到光纖300萬芯公里。
同年,長飛公司再度出擊,與位于緬甸的亞達納邦光纜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第二家海外生產基地,其首期規劃為年產100萬芯公里光纜項目。
“全球光纖光纜市場的集中度都十分高,”此前,莊丹曾解釋,決定光纖光纜市場發展速度的因素包括人口基數,而全球人口基數較大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及東南亞和非洲等國,但相對于歐美成熟市場,起步不久的東南亞市場會是一個更好的突破口。
當年12月,長飛公司在南非成立長飛光纖非洲控股有限公司,設計年產生能力達到100萬芯公里。
“過去30年我們是用市場換技術,未來,我們需要用技術換市場。”莊丹說,緬甸合資公司是當地唯一的光纜企業,而印尼合資企業是東南亞一級加工制造企業,南非子公司則是基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最新成果。目前,緬甸工廠已投產一年多,今年八月底九月初,印尼工廠也正式投產,南非的公司順利奠基。而從通信角度和光纖光纜行業角度來講,不管是寬帶覆蓋比例,還是光纖覆蓋比例,目前,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接近世界最高水平。但從全球市場角度來講,它還是存在著數字鴻溝的。國際化的市場中,中國企業還有廣闊的空間。
針對國際化,“我們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即在五年以后,國際化收入能夠占長飛總體銷售收入的25%-30%”,莊丹透露,從時間表來講,從2015年開始,在未來5-6年,長飛每年會在海外投資一個項目。而項目地址選擇的依據,則是跟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去做國際化發展和延伸。
這種布局讓長飛已有收獲。公司2016年年中財報數據顯示,期內,長飛公司光纖光纜收入約達36.78億元;凈利潤約為3.55億元,同比增幅達16.3%。其中,來自海外客戶的收入約為3.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1%。
海外市場競爭加劇
在長飛公司加速海外布局的同時,同行們也加速開拓海外市場。 目前,我國光纖光纜行業從業企業數量已從最高峰的幾百家,縮減至目前的幾十家,市場份額位列前10名的廠家占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其中長飛光纖光纜、烽火通信、亨通光電、中天科技、富通集團、通鼎互聯占據份額超過70%。當下,包括烽火通信、亨通光電、富通集團等企業也都先后啟動海外市場擴張戰略,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尋找投資機會。
除了中國正在走出去的企業外,也有諸多國際巨頭企業早已在國際市場布局。“從國際上來看,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的企業,如美國的康寧,歐洲的普睿司曼,日本的藤倉、古河等。”莊丹表示,這些企業在國際化方面更有經驗,是國內企業走出去的重要競爭者。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全球消費市場的主力包括中國市場,且根據市場預測,到2020年為止,中國光纖光纜行業的增速還將保持高速增長。
“雖然現在中國市場非常蓬勃,未來3-5年的需求也十分強勁。”莊丹認為,但走向海外市場是大勢所趨。這也是國內企業加速走出去的重要理由之一。
競爭激烈并不意味著中國企業沒有機會。“當前中國光纖光纜企業在行業內排名靠前,且從行業本身和企業發展需要來講并沒有什么障礙。”莊丹認為,現在中國企業擴張海外市場最大的障礙可能是對當地市場不夠熟悉。而國際主流光纖光纜企業的文化與當地市場是天然一體的,“但中國企業還需時間去學習和熟悉”。
如何在這種格局中突破?長飛公司則計劃從品牌營銷、質量體系教育及文化方面加以彌補。
“國際化企業在品牌營銷方面能力比較突出。”莊丹說,比如康寧公司率先提出超低衰減光纖概念,這類全球領先的產品或技術對企業品牌的影響持續加強,“這些首創性的東西我們也有,但如何讓海外客戶意識到這些東西可以給企業帶來附加值,這是我們最需要向國際一流企業學習的地方。”
此外,針對國際媒體所提及的中國制造的產品是低質低價的代表,“事實上,我們也非常重視產品質量,也有各種質量管理體系,”莊丹說,但公司需要多和客戶交流,引導客戶,改變其對中國制造產品的傳統印象。
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此前在國內曾出現過的同質化和價格戰的競爭模式還可能在海外復制。“我們要避免這些內耗。”莊丹如此表示。
(原標題:國際化初具規模 長飛深耕國際光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