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中國證券網記者從業內獲悉,近日,山西省下發的相關通知稱,山西省開始執行第三次煤炭產能釋放,煤礦執行產能釋放起止時間暫定為2016年11月7日至12月31日。
同時,在上周發改委召開“規范煤炭企業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會”后,大型煤炭企業紛紛以實際行動表明將帶頭穩定煤價。
從11月1日起,神華、中煤、伊泰、晉煤集團、陜煤化集團、淮南礦業集團、淮北礦業集團、兗礦集團等企業,陸續宣布對現貨部分電煤價格下調10元/噸。
記者另悉,近日,因運輸成本上漲、部分地區受事故后整頓影響,坑口價格仍在上漲且供應緊張。
煤炭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近期煤價上漲過快已缺少市場供需基礎。中長期來看,煤炭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沒有根本的改變。要警惕煤價大起大落。
據介紹,不少大型煤電企業已就明年的中長期合同開始接觸,2017年度有望成為最早達成煤電長協的一年。
【相關報道】
煤價瘋狂暴漲!煤企為何卻逆市降價?
今日黑色系商品重現瘋漲格局,主力合約中,焦煤和焦炭雙雙漲停,鄭煤漲超3%,但令人意外的是,兗州煤業今日卻公告稱,自2016年11月7日起對本部煤炭價格進行調整,本部各流向動力煤(洗動力、混煤)每噸普降10元/噸,各礦煤泥每噸普降5元/噸。
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兗州煤業,近期神華集團、伊泰集團、中煤集團三大煤企也均下調現貨煤炭價格10元/噸。
對于這種逆市降價現象,分析人士表示,此次降價是企業綜合分析、自主判斷我國煤炭供需狀況后作出的理性決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期煤價節節攀升的市場供需基礎已出現扭轉。
從市場邏輯分析,目前煤價節節攀升已缺乏堅實市場供需基礎,現在出現的煤炭價格攀升很大程度上還是國內市場供需不匹配的短期結構性矛盾所致,中長期煤炭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
從供需看,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潛在供應能力也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據有關部門判斷,即便考慮去產能和減量化生產因素,到“十三五”末期,我國煤炭產能仍高達46億噸左右,大幅高于同期41億噸的煤炭消費總量。
從煤炭行業本身看,盡管煤炭價格上漲對于扭轉煤炭行業整體虧損,實現煤企脫困具有決定性意義,但短期內,煤價過快上漲,已淘汰煤企或伺機開工,存在侵蝕“去產能”成果的風險。
同時煤價非理性快速上漲還會直接削弱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壓力,“躺著就能夠賺錢,何必站著賺錢”,不利于煤炭企業主動挖潛改造、轉型升級。一旦價格理性回落,煤企抵御市場風險的弱點還將再次暴露。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在上周刊發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有關負責人表態稱,前期煤價上漲主要是受發電企業冬儲煤、運輸需求階段性上升、游資炒作等因素影響。事實上,隨著先進產能釋放到位和鐵路煤炭運量大幅增加,當前電廠煤炭庫存大幅上升,市場供應增加和庫存水平上升,煤炭價格繼續上升并沒有基礎。
(原標題:山西執行第三次煤炭產能釋放 10多家煤企宣布價格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