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滬深兩市136家上市房企營業收入總計高達9126.72億元,同比大漲37%;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僅701.54億元,相當于工商銀行前三季度2227.9億元凈利的31%。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136家房企中,91家上市房企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上漲,占比接近七成;余下房企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同比下滑。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行業毛利率持續下行,是因為高企的土地成本,以及報告期內結算項目在銷售時,多數房企在實施去庫存的降價策略,所以結算利潤率繼續走低,因此,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仍未改變。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增收不增利,既有土地成本占房價總額中比重過大的影響,同時也有房企自身重資產經營模式的問題。而部分首虧或者虧損額增大的房企,與報告期內結算項目少,企業經營成本過高,轉型業務尚未貢獻利潤等因素有關。
近三成企業凈利潤下滑
據上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超過50億元的有4家;在20億元-50億元之間的有4家;10億元-20億元之間的有9家;1億元-10億元之間的有58家。
值得關注的是,超過三成房企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不乏中糧地產、金融街、中國武夷和北京城建等業內知名房企。
據中糧地產10月31日發布的三季度業績報告稱,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7672.45萬元,較上年同期減85.06%。此前,中糧地產曾表示,三季度業績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住宅項目毛利率較高的產品結轉收益主要集中于第四季度,2016年第三季度因結轉產品毛利率降低、住宅項目結轉銷售收益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售收益同比減少。
值得關注的是,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中糧地產取得4宗地塊,拿地總價75億元,樓面地價高達38931元/平方米,是57家標桿房企(包括內房股)中今年拿地樓面地價最貴的房企。
“拿地成本過高,對企業利潤率影響最為直接,但這是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場的普遍現象,預計這對中糧地產未來3年內結轉的住宅項目利潤率仍會造成一定影響。”某分析師向本報記者直言。
盈利能力受挫
來自華創證券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份-9月份,地產板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4.0%,比去年末上升30.4個百分點;板塊凈利潤同比增長27.8%,比去年末上升26.9個百分點;利潤率方面,板塊毛利率為29.2%,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板塊凈利率為8.4%,較去年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板塊總體毛利率為29.2%,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據華創證券房地產分析師華中煒分析,毛利率短期或有改善、中長期仍將下行,資源型房企優勢更加凸顯2016年行業結算主要集中于2014年銷售低毛利項目,從而導致板塊毛利率進一步下降,但同時由于三項費用率改善對沖,導致凈利率的下降幅度更小。此外,2015年-2016年地王頻現也奠定了中長期板塊毛利率的下行趨勢,尤其中小房企壓力更大也將加劇行業的整合現象。
華創證券的另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份-9月份,一線房企毛利率為31.7%,較去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凈利潤為9.7%,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二線房企毛利率為28.9%,較去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凈利率為8.5%,較去年同期下降2.0個百分點;三線房企毛利率為26.3%,較去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凈利率為6.6%,較去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
華中煒表示,在行業毛利率下行背景下,一線房企整體仍維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繼續保持30%以上的水平,但從凈利率水平來看,二、三線房企的凈利率降幅明顯。
嚴躍進也向本報記者表示,今年由于地王蔓延至多個二線城市,未來這些項目的利潤率都將承壓,可能進一步影響房企下一個周期的毛利率水平,下滑趨勢仍將繼續。不過,資源型房企和著力轉型,實施多元化布局的企業可能相對較好。
(原標題:136家房企前三季度賺701億元 僅為工商銀行前三季度凈利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