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央行獲悉,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近期MLF到期情況,央行對21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4370億元,其中6個月2300億元、1年期2070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85%、3.0%。這是央行年內開展的第十四次MLF操作。這種釋放中期流動性的方式被稱為變相降準。
截至今年10月底,央行開展了13次MLF操作,其中10月份進行了兩次?!癕LF+逆回購”的模式再輔以其他貨幣政策工具消除流動性的時點性波動,使得今年市場流動性始終處于適度狀態。截至10月底,MLF余額為21118億元。
對于央行通過MLF釋放中期流動性的做法,業界認為這可以部分取代降準的作用,即變相降準,其作用就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下降和金融機構的中期流動性需求。
9月末中央銀行外匯占款為229108.68億元,較8月末下降3375億元。這是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連續第11個月下滑,并創下2016年1月份以來最大降幅。去年12月份外匯占款下降7082億元,為歷史最大降幅。
業界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在月初就開展MLF操作,可能預示著10月份外匯占款仍將下滑。在失去外匯占款這個基礎貨幣投放渠道之后,MLF+逆回購的模式就成為重要的基礎貨幣投放方式。
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范經濟金融風險。
除了MLF操作按需進行外,央行在公開市場更是火力全開,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主流品種悉數上陣,其目的就是要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機構分析認為,央行此時開展MLF操作,一方面顯示出在結構化工具日趨常態化下,普遍降準的預期繼續下降,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貨幣政策鎖短放長操作的跨品種組合。
業界專家強調,雖然流動性調控政策做出結構性調整,但貨幣政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適宜的貨幣環境的作用不會改變。這也就是說,為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可隨時啟用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任何工具。
(原標題:年內第十四次變相降準落地 央行昨開展MLF操作43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