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6.8是鐵底?
——不能讓“鐵底論”引起市場恐慌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2期)
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鈕文新
看到人民幣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請不要驚慌,這只是對過去人民幣升值過度的矯正,有利于中國經濟走向更加健康的過程。當然,需要防止的是惡意攻擊。如果人民幣是在惡意攻擊之下,無序、無度地貶值,那將是不該容許的。
但當下的貶值過程,只要央行稍加控制,應當還算不上“攻擊性貶值”的過程。當然,這也不得不防,十一期間我們確實看到香港人民幣短期拆借市場利率急速上升,好在中國強化了人民幣和外匯跨境流動的管理,使得香港人民幣利率水平沒能傳導到國內,保持了國內經濟的穩定。
10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36,距離6.8一步之遙。最近“6.8鐵底”之類的說法不絕于耳,但我認為,關注6.8沒有意義。試問:6.8為什么是“鐵底”?如果“鐵底”破了市場會怎樣?
不能讓“鐵底論”引起市場恐慌。因為,一旦出現市場恐慌,中央銀行將會拿出巨額外匯儲備制止恐慌,很容易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于是惡意攻擊者會從外匯儲備過少的角度繼續攻擊人民幣。如果因此而引發更大的“老百姓兌換美元”的“人民戰爭”,那惡意攻擊將宣告成功,極易引發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懷疑,這將是災難性的后果。
實際上,惡意攻擊者已經或正在設置一個“兩頭堵”的人民幣攻擊策略,讓6.8和3萬億變成“二者必現其一”的陷阱,在消耗戰中營造趨勢性加速。
當前,降準可以向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有利于中國金融市場生成資本,有利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如果央行認為降準釋放流動性過大,可以通過發行央票、正回購等方式回收短期流動性,平衡央行資產與負債,這是一種“鎖短放長”的操作方式,可以有效扭轉中國金融短期化趨勢。另外,人民幣貶值壓力原本就存在,不降準就不貶值嗎?
為什么在“提準”過程中,央行可以大規模“鎖長放短”地操作,而現在卻不愿意反向操作——鎖短放長?為什么在“提準”過程中,央行不怕人民幣升值,不怕外匯儲備增加,而現在不愿意反向操作——降低外匯儲備?
也許有人認為,降準壓低長端利率,短端利率會上翹。但長端利率下降,短端利率豈有上浮的道理?當商業銀行有了長期、穩定而低價的長期資金來源,它還會高價去拿短期資金嗎?不能因為穩定匯率,促使外部平衡而不惜讓國內經濟付出過大代價。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猜你喜歡
微軟Bing市場份額不增反降,
“賦能金融,共筑安全”知虎
今熱點:春播糧食近尾聲 主
安然納米發光體|馬占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