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業內關注的中國雨潤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潤食品”)日前正式公布中報。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9.87億港元,同比下降6.23%;凈利潤虧損6.72億港元。一波剛平,一波將起。通過銀行貸款剛剛兌上到期債券的雨潤食品,再次面臨66億元債務的壓力。
半年虧損6.72億港元
雨潤食品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9.87億港元,同比下降6.23%;凈利潤虧損6.72億港元,較上年同期虧損7.24億港元減虧5200萬港元,虧損減少7.1%。
具體來看,除了冷鮮肉銷售增長了4%之外,雨潤食品生豬屠宰量以及深加工肉制品的營收均出現了大幅下滑。此外,雨潤食品的低溫肉制品總收益為10.0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也減少了16.6%。不過,對于上述慘淡的成績,雨潤食品并未在公告中說明虧損的具體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出現的本息近12億元中期票據和本息近6億元短期融資券兌付危機已不復存在。不過,這并非意味著雨潤食品從此過上無人“催債”的好日子。中報顯示,上半年雨潤食品未償還銀行及其他貸款及融資租賃負債為71.38億港元,其中66億港元債務將于年底到期,這意味著超九成的債務年底到期。
事實上雨潤食品的財務困境早已有之。“我們對南京雨潤進行持續跟蹤,已于2015年8月將其放入信用風險排查名單中的II類預警企業,并于2016年3月將其調入I類預警企業。”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劉雅南在報告中坦言。而雨潤食品2015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201.65億港元,虧損達29.8億港元。而南京雨潤2016年一季度實現合并營業收入31.42億元人民幣,合并虧損9200萬元。
“雨潤食品現在是在‘拆東墻補西墻’,雖然現在仍在生產,多半為地方政府的支持。巨大的債務壓力已經讓其應接不暇,先前12億元中期票據和近6億元短期融資券之所以在最后關頭能夠勉強兌付,還是多虧銀行的續貸。”有長期關注雨潤食品的業內人士表示。他透露,在江蘇省政府的協調下,南京雨潤把其在徐州的一塊土地抵押給主承銷商中國銀行,中行向其發放貸款,提供流動性支持。
記者梳理報告發現,與中票項和短期融資券欄內雙雙“歸零”不同,上半年雨潤食品欠銀行和其他貸款,由年初的47.7億元,飆升到66.7億元。半年內凈增銀行貸款19億元。這個數值基本和上述雨潤發行的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的本息基本吻合。據悉,截至今年6月,國內部分銀行起訴雨潤食品要求保證償還1.76億港元的銀行貸款,涉案中雨潤食品已有2.42億元的資產被法院凍結。同時,雨潤食品還面臨著承包商2.08億港元的訴訟索賠。
對此,雨潤食品在中期報告中表示,由于集團若干附屬公司涉及不同的索債訴訟,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為此,公司董事已采取包括,積極與銀行商討貸款重續、實施全面政策透過消減成本及資本支出以監控現金流量、積極采取措施提升應收款項速度、尋找潛在策略投資者以及為若干非核心資產尋求買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