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注意
1.并購重組對業績支撐弱化
2013年到2015年,A股并購重組火爆,成為上市公司業績報表的一大貢獻。
然而今年以來,A股并購重組等資本運作受到越來越嚴的監管,超過150家公司并購重組宣布失敗。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貢獻占比較大,未來業績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不排除增速出現沖高回落的可能。
2.部分行業對匯率波動敏感
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人民幣匯率也出現較大的波動。這對部分A股上市公司帶來較大的沖擊,特別是航空板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四大航空公司累計匯兌損失就高達52億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若繼續貶值可能給航空公司業績帶來更大的沖擊。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匯率市場的變化。
3.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增長快
記者對比發現,在半年報中,有不少上市公司預收款明顯大增,也為未來業績增長奠定基礎。不過,也有不少個股應收賬款飆升。過高的應收賬款有可能成為拖累業績的不定時炸彈。
記者從同花順ifind系統提取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可比公司的預收賬款合計為2.87萬億元,同比增長16.78%,遠遠好于凈利潤增幅。其中,有96家公司預收款同比增幅在10倍以上。預收賬款增速較快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市場需求好轉。
但也有很多上市公司應收款大幅飆升。數據顯示,2767家可比公司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5.85萬億元,同比增長13.41%。其中,九鼎投資、實達集團、同濟堂、上實發展、西部創業、神州數碼等個股應收款增幅較大。有分析指出,如果應收賬款占比過高,回款較慢,可能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
交易提醒:
波段操作更為可靠
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對于大股東借力高送轉減持的行為,監管層應加強監管,進一步進行限制。諸如,上市公司大股東在提議高送轉之后,半年內不得減持。同時,在推高送轉后的下一年度,如果公司業績出現10%及以上的下滑,則當初提議公司高送轉的大股東要作出說明,并且要遭到一定的處罰或者警告。因為推高送轉后業績就下滑,只能說明當初公司可能并不具備推送高送轉的條件。
市場人士認為,高送轉概念的確有賺錢效應,投資者可適當參與。不過對高送轉概念股應該仔細甄別,隨著高送轉個股的泛濫,其中不少個股可能存在質地不佳、濫竽充數、目的不純的情況,一旦盲目跟風買到這些股票,則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
此外,鑒于上市公司大股東借高送轉概念獲利出逃等因素的存在,炒作高送轉概念股不適合長期持有,而應該視方案實施的不同階段,適當進行高拋低吸的波段性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