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存款卻被忽悠買了保險,工作人員私售產品卻誤導客戶說是銀行發行的,可以隱瞞產品風險同時夸大收益等,這種現象身邊很多人都遇到過,客戶想投訴卻發現證據不足,今后這些現象將會改變。前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為規范銀行理財業務,未來銀行銷售理財產品要進行全程錄音錄像。
尚福林說:“有沒有誤導,有沒有把風險講明確,如果有這個錄音錄像的過程,可實現產品銷售透明公開,切實規范理財產品銷售、投資和經營行為。”
銀監會負責人表示,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始試點,接下來將面向全國推廣。錄音錄像不僅僅適用于理財產品的銷售,還可以應用在銀行其他的代理產品上。
給“奪命金”套上緊箍咒
“根據你的風險評估報告,本來你是不能買的,但是我可以幫你。”這是電影《奪命金》中的一句臺詞。電影中,一位銀行員工為完成“聯發金磚四國”股票型基金銷售任務,將客戶的風險承受等級從“謹慎型”直接提升到“進取型”,幫她購買了基金。
將“合適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客戶”是銀監會一直強調的銷售原則,要求金融機構銷售人員了解客戶風險等級,初次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要做風險測評,介紹產品風險和收益率水平,客戶在購買時還要抄錄合同中的風險提示語句。但很多銷售人員片面追求業績夸大產品收益,隱瞞風險,復雜的結構性產品簡單化銷售,高凈值客戶專屬產品普通投資者也可以購買,存款被忽悠成保險等。
保監會披露的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情況顯示,人身險涉嫌保險公司違法違規類投訴中,各類銷售違規2438個,占違法違規投訴總量的98.31%,其中涉嫌欺詐誤導2197個。保監會稱,欺詐誤導主要反映在銷售人員夸大產品收益、錯誤解釋保險條款、隱瞞投資風險或保險合同期限、混淆保險與理財產品的概念、代簽名和代抄錄風險提示語句等。投訴大多集中在銀保渠道。
此前,上海等地的銀監局已經試點銷售理財產品全程錄音錄像,文件規定“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應嚴格限制在專門區域,不得通過銀行儲蓄柜臺進行銷售,并對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并妥善保存。”相關投訴因此大幅下降。
不僅如此,最近因部分信托產品出現風險,投資者質疑銀行在推介過程中存在不合規之處,并未盡到風險提示責任,但信托公司和銀行相互扯皮,而當時銷售過程也沒有保存相關證據,投資者維權困難。
而一些信托公司按監管部門要求,銷售全程錄像。一家信托公司就規定,今年年底前,對300萬元以下的自然人投資者,應實現產品銷售錄音或錄像;2015年6月30日前,對所有自然人投資者,均實現銷售錄音或錄像。一位業內人士說,部分信托公司要求客戶持信托合同拍正面照,未來也會采取全程錄音錄像措施。
杭州部分銀行已試行錄音錄像
記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多數銀行的理財區域并未配備專門為銷售理財產品所設的錄音錄像設備。浙江銀監局相關人士說,由于浙江地域廣、差異性大,目前沒有強制要求銀行在銷售高風險產品時錄音錄像,不過現在也有部分銀行開始自發進行音像記錄。
銀行業務系統實時銜接。也就是,客戶與理財經理的對話與當時打開的銀行業務系統相關產品能對應得上。“兩者有關聯關系的情況下,即便銀行業務量很大,也能快速檢索和調用音視頻資料。”
他說,錄音錄像資料要保存多久,調用資料的權限和涉及客戶隱私問題如何處理等,都需要一個統一的細則規定,銀行在實施前也要公告。
而相關律師也表示,銀行在柜臺安裝錄音設備是合法的,但必須要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按照我國《商業銀行法》相關規定,銀行有義務為儲戶保密,所以銀行在錄音后必須出臺嚴格的錄音管控措施,并由專人保管,防止客戶個人資料泄露。
硬幣的另一面:
錄音錄像無法取代契約精神
理財產品銷售全過程錄音錄像能解決所有問題嗎?很多專業人士表示了懷疑。在電影《奪命金》中,理財經理誘導客戶說,在錄音過程中,只需回答“清楚”或“明白”即可。
還有一種情況是,客戶自身忽略風險而盲目簽下合同。最近,年近60歲的杭州人周先生就對快理財記者抱怨,當初身邊的人買了某外資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實現了年化10%的收益率,他去購買時,發現要簽署“產品認購表格”、“風險揭示書”、“產品條款說明書”、“證券及產品注解”和“條款及規章”等50多頁的文件。“但一心想著高收益率,雖然看不懂,也不懂裝懂,埋頭簽字。”周先生說。
最終,這款產品到期虧損10%。周先生說,直到發生虧損后自己才仔細去研究產品,發現是保證90%的本金。畢竟是白紙黑字簽下認購合同,他沒有想過要追回損失。這家外資銀行在向周先生銷售產品時也進行了錄音。該行相關人士說,他們檢查后,沒有發現銷售人員有違規之處。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說,當錄音錄像資料及產品合同都合規,理財出現風險后,一些客戶還要鬧,這就涉及契約精神了。
“現在的情況,我們也覺得不公平,等于是越不講理、越能鬧的人,越能拿到補償。有契約精神的客戶反而吃虧。”這家外資銀行負責人說,“為了應付有經驗的投訴客戶,準備了水果、購物卡、電視等各種禮物。有的客戶堅決不要禮物就要錢,有的拿了禮物還要錢。”她很苦惱,因為該行沒有禮物預算,只能看當時促銷活動有啥東西可以勻出來,“補償開價1萬元以下的盡量快速解決,要得多的就得想辦法談判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