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黃博陽)11月11日,從互聯網文化中誕生的“光棍節”,近年來被賦予了多樣的內涵和無數的話題。從無意噱頭到花錢狂潮,從排浪式消費到物流大考,再到今年疊加的娛樂盛筵——伴隨中國互聯網時代的演變,對于“雙11”的理解,也許應該換一種思維定義了。
消費娛樂化
馮小剛執導、湖南衛視合作,僅此兩條新聞就已經給今年的“雙11”晚會以足夠的吸引力和看頭,并且收獲的足夠的成果。
當晚,湖南衛視相關負責人在與媒體的交流會上公開表示,此次“雙11”晚會盡管在部分細節上還有提高的空間,但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由于消費環節、中獎設置和明星效應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節目的互動度、觀眾興奮度極大提升。
“雙11”至今已到了第七個年頭,此前大量的經驗和用戶反饋都證明,在等待凌晨0點那一刻之前的數個小時,消費者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是極大的,但在主動供給上,卻是缺失的。
在中國互聯網人口紅利即將見到天花板的今天,網絡消費的娛樂化無疑是挖掘新消費動力的一種嘗試,同時也是完善用戶體驗的一種手段。
“春節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百年之后,孩子們會說雙11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馮小剛導演的話如果從將消費時點到消費文化的方向來理解的話,也不能當做戲言來看待。
交易數字背后的數據黃金
12分29秒突破百億,“雙11”在交易額數據上不斷刷新紀錄,令每一位看過其數據直播的人都嘆為觀止。但是,更具有技術含量和價值含金量的,則是近年來天貓數據直播的大屏幕上所顯示出的數據運算分析類內容逐年增加。
天貓商鋪銷售排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費傾向、最高進/出口國家和地區、熱門銷售品類別等等。現在其實已經不難看出,在消費狂歡節的背后,撥開非理性消費的泡沫外形,商家的“雙11”已經更加注重數據的采集與分析。
每一筆交易都會留下有關消費習慣和需求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匯集起來就可以形成某個群體的需求。由此可見,網絡購物狂潮本身也是敲響數據大門一記重錘——既響亮地撬動了需求,又讓消費者在掏空腰包的同時,不知不覺還貢獻了無數更有價值的數據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
廣東省推出第二批5項青年民
德國物價創近三十年新高 通
網聯平臺:春節假期前5天處
個人養老金制度加速崛起 金
安徽省新增上市公司數創歷史
爭產大戲頻頻上演,財富傳承
北京科銳子公司榮獲2022年度
女車主通過"團團車行"賣車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