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訊
成熟的市場經濟中,信用就是個人第二張身份證,為個人帶來財富。目前,國內推動普惠金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個人征信缺失,即使互聯網金融的門檻已十分低,但國內大部分人群仍享受不了便捷的金融服務,健全和完善我國征信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在美國,80%的人在銀行業金融機構里有信用記錄,而在中國,央行征信體系中僅收錄了3億多人的借貸數據,反過來講,國內仍有10億人游離于央行征信體系之外,是真正的信用“白板”戶。
萬里長征第一步
相比于歐美等社會信用體系較為發達的國家,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以美國為例,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三大征信局提供數據、FICO等提供評分產品、再應用到各行業的完整信用產業格局,支配信用已經成為了個人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
反觀國內,征信作為金融業的基礎設施,10億信用白板人群的存在,不僅意味著征信體系的巨大缺口,也意味著這部分人群的信貸需求極大程度上被抑制,中小企業及個人陷入融資難,融資貴的尷尬境地。
事實上,早在2007年拍拍貸就意識到,開展網絡借貸業務,即使可以參照美國較為成熟的信用評級系統,可借款人征信數據短缺,“鍋里沒有米”才是國內企業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在數據、技術都缺乏的條件下,拍拍貸走上了自建信用檔案之路。
根據拍拍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僅2015年三季度,拍拍貸就為前來借款的212.6萬信用空白用戶建立了征信檔案,相當于上半年建立征信檔案數量的總和,平臺累計為“白板”用戶建立的征信樣本量達到742萬,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建立的最大征信數據庫。
經過驗證的數據更有價值
據悉,央行已于10月結束了對第一批八家民營征信機構的第二次驗收工作,雖然正式發牌結果至今仍未公布,但一批互聯網金融公司、手機、電信運營商都摩拳擦掌進軍大數據征信,積極爭取第二批征信牌照的名額。
目前,拍拍貸因業務需要做起來的征信業務已經走在行業前列。平臺積累的數據已超過50億條,除了傳統金融機構需要考察的基本數據,拍拍貸通過從反欺詐、黑名單、互聯網行為等方面多達400個數據維度勾勒借款人的信用特征。
征信數據只是材料,對數據的分析應用于風控,才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魔鏡”風控系統自上線以來,一方面隨著風險評級和風險定價準確度的提升,保證為平臺供應優質資產,另一方面,自動運作效率的加快也提升了公司的業務能力。三季度平臺完成借款30.5萬筆,相當于每分鐘借出2筆款項,達成15.1億元成交量,甚至高出上半年總成交量2.1億。
“8年來,拍拍貸不僅沉淀了海量的好樣本,還交了學費,積累了更具價值的壞樣本。”
拍拍貸CEO張俊認為,征信牌照關乎是否合規,具體到金融這類強應用場景,相較來自電商、社交的數據,拍拍貸經過風險驗證的數據更有價值,含金量無疑也更高。
張俊透露,未來,拍拍貸的征信數據,將應用在更多場景中,包括租車、租房和婚戀等等,為拍拍貸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充分發揮個人信用的價值,讓信用為個人提供改變命運的機會。(梅菀)
猜你喜歡
廣東省推出第二批5項青年民
德國物價創近三十年新高 通
網聯平臺:春節假期前5天處
個人養老金制度加速崛起 金
安徽省新增上市公司數創歷史
爭產大戲頻頻上演,財富傳承
北京科銳子公司榮獲2022年度
女車主通過"團團車行"賣車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