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見習記者 沈逸云 通訊員 穗教宣
想健身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昨日,廣州市教育局公布了《2015年廣州市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名錄》,第一批具備開放條件的170所學校目前已正式開放,包含6所高校,每天最少開放2小時。市民可在廣州市體育局“群體通”平臺查詢、預訂場地。
每天不少于2小時 將適當收取費用
廣州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沈慧潔介紹,學校體育設施主要向學校周邊的青少年學生、社區居民和社會團體組織開放。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4小時。周一至五學生離校后,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2小時。“在優先保障學校教學秩序和學生鍛煉的前提下,再向社會開放,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她說,各學校結合本校具體情況安排開放時間。
“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可以適當收取費用。”沈慧潔坦言,由于體育設施場地、種類多樣,價格行政部門會同教育、體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還未出臺,目前仍沿用2013年的標準。此外,傷殘人士、老年人使用學校體育設施時享受5折優惠,低保對象、學生享受6折優惠。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強表示,隨著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程度加大,場地損耗、設施維護等方面的成本將增加。為了保證學校體育設施能滿足教學活動、向公眾開放的需要,政府將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場地來進行周期性的財政補貼。
“具備開放條件”包括體育設施相對獨立
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外包管理、青少年俱樂部管理、與街道社區(鎮村)聯合管理或學校自行管理等管理模式,確定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管理單位。
部分家長擔憂,學校體育設施開放后,學校的教學秩序、學生安全是否會受到影響?沈慧潔回應,為了保障上述方面,“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必須符合兩點要求:一是體育設施相對獨立,有獨立的通道進入體育設施區,或體育設施區能通過物理方式與其他功能區隔斷;二是有保障校園穩定、安全,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加強防范安全隱患的管理措施。
此外,在風險管理上,學校向本校學生免費開放的時段應當與向社會開放的時段錯開。全日制寄宿學校在學生正常住宿期間,可不向社會開放體育設施。管理單位將通過制定安全預案、辦理公眾責任保險、與使用者簽訂協議等方式,保障市民人身安全。
將推進學校體育設施改造與提升工程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共有1501所學校,其中公辦學校1138所,此次開放的170所經過教育、體育方面專家實地調研,占比一成多。
沈慧潔解釋,由于歷史原因,學校早期規劃時沒有考慮向社會開放的問題,學校的運動區與教學區、生活區等交錯分布,基本沒有有效隔離,按現行的規定,大部分學校體育設施暫時不具備對社會開放的條件;一些已經向社會開放,但未能完全做到運動區與教學區、學生生活區等其他學校功能區隔離的學校,也面臨安全責任風險增大以及如何運營管理的問題。
“接下來,市教育局將推進學校體育基礎設施改造與提升工程。”沈慧潔介紹,廣州市各區學校體育衛生設施升級改造項目共計2422個,建設總規模約210萬平方米。今年計劃實施項目1900個,明年計劃實施項目476個,“成熟一批開放一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