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生活頻道 劉虹利) 一年一度的萬圣節來臨,鬼臉南瓜燈、骷髏頭等形狀的各類黑暗料理開始出現在市場上,對此有網友稱很刺激,也有網友直呼這類食物太兇殘惡心。中新網生活頻道發現,這類黑暗料理主要在90后中較為流行,對此,有民俗專家認為,年輕人將恐怖料理當成好玩刺激的文化元素來消費,說明他們開始對西方節日文化產生了好感和獵奇心理。
隨著西方傳統節日萬圣節的到來,市面上與之相關的物品紛紛熱銷:南瓜燈、女巫服飾、僵尸帽子等應有盡有。很多餐飲店也推出了萬圣節主題相關的餐飲,中新網生活頻道發現,一些西餐廳為迎合大眾的過節氛圍,面向食客推出了各類黑暗料理,蝙蝠、骷髏圖案、吸血鬼、南瓜燈、斷手斷腳等形狀的食物紛紛可見,有一些蛋糕烘焙店也制作出了一些造型逼真的糕點和飲料。
中新網生活頻道瀏覽淘寶等購物網站后發現,與萬圣節相關的食物種類很多,銷量也不錯,其中一些店鋪賣的女巫手指餅干還被購買者給予了很多好評。
對于這類外形逼真的萬圣節黑暗料理,有人認為店家的制作很應景,效果很逼真,表示很感興趣,有買來品嘗的意愿。但也有很多人吐槽這類食物太喪心病狂,表示堅決不會購買,因為實在太不賞心悅目了,直呼“這么兇殘的食物,簡直吃不下去。”
網上也有網友了萬圣節黑暗料理制作過程,一些網友看后點贊稱很好玩,說料理很逼真形象,制作過程也很簡單。但另一些網友則直呼看后很惡心恐怖。其中,有一款血腥大腦蛋糕,被有的網友稱為黑暗料理骨灰級代表,并稱見者崩潰,吃者反胃,恐怕就連制作者都無法津津有味,并戲謔“珍愛生命,遠離黑暗料理”。
大學生覺得很刺激 白領不感興趣
有一項針對90后過萬圣節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參與調查的90后對萬圣節感興趣,有超過五成的大學生稱想參加萬圣節活動,大學里社團組織學生過萬圣節的積極性很高。那么對于萬圣節這類黑暗食物,年輕的大學生們是否有興趣、有膽量嘗試呢?
某師范院校大一學生小周向中新網生活頻道表示,自己學校附近就有一家蛋糕店推出了萬圣節手指餅干、墓碑糕點,價格還并不便宜,“兩雙手的十根手指餅干,價格賣到56元,我是個好奇心比較強的女孩,所以很想買下嘗嘗”,并稱同班的男同學中有人已經買過了。不過,也有大學生小李表示模仿人體肢體這類食物太奇葩,看著倒胃口,自己是不會嘗試的,但表示近期就看見學校有社團正籌備萬圣節魔幻派對,派對上就有提供諸如眼珠糕點這類黑暗料理,不少同學也覺得有意思,想報名參加的人不在少數。
中新網生活頻道隨機采訪了幾位白領后發現,白領們大多對萬圣節并不感興趣,對萬圣節邪惡主題的食物也不能接受,認為這類料理缺乏美感、太過惡心倒胃口,所以并不打算嘗試。
民俗專家擔憂國家文化安全面臨挑戰
對于萬圣節黑暗料理在年輕人當中較為流行的現象,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民俗學博士彭恒禮表示,萬圣節是西方傳統節日,大約形成于歐洲中世紀,其文化根源是在西方社會占統治地位的基督教文化,在中國較為流行是進入21世紀后,在互聯網加速文化全球化進程背景下,一些經常接觸西方文化的學生和知識分子開始成為粉絲。
彭恒禮認為,萬圣節“黑暗料理”中骷髏、鬼等文化元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令人畏懼、惡心、恐懼的元素,讓人唯恐避之不及?,F在有些商家借萬圣節推出“黑暗料理”,說明有一定的市場,有些人已經不把這些東西當做恐怖、惡心的文化元素,而是當成好玩、刺激的文化元素來消費,說明有一些年輕人開始對西方的節日文化產生了好感和獵奇心理。
對于這其中的原因,彭恒禮分析認為,目前,我國熱衷于過洋節的人群主要是90后和00后,即年輕一代。這部分人之所以對西方節日及節日文化元素感興趣是深受成長環境影響使然。他們從小看西方動漫、影視,能熟練掌握和使用互聯網,很多人還有出國留學經歷,因此這一群體對西方文化的認同感最強。像感恩節、母親節等西方節日也最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過西方節日成為時髦生活的一種表征。
同時,彭恒禮也表達了對年輕人熱衷黑暗料理這類西方文化元素的隱憂,認為節日文化變遷也可以折射出一些問題,或使國家文化安全形勢面臨挑戰。他稱自己曾在中國中部地區的某縣城做過調查,2014年的中國元宵節恰逢西方情人節,當時在縣城的大街上看不到舉著燈籠的孩童,滿大街都是賣玫瑰花的攤販,說明西方文化的認同感與親近感正在新一代中國人心中滋長,而90后和00后是中國最年輕的群體,很多人正處于高等教育階段,是未來中國的建設者。(中新網生活頻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