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會會議公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做客新華網時表示,中央在對“十三五”期間形勢作分析時頭腦是非常清醒的。我國仍然處于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矛盾和風險。從長遠看,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張立群表示,世界經濟處于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恢復期,目前來看,持續增長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各種不確定因素相當多。另外,國內新舊增長動力的接續也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還需作出大量艱苦工作和努力。
從當前形勢來看,各級政府財政比較緊張,企業效益在下降,由于企業困難所導致的債務問題比較突出,再加上房地產業的轉型調整,樓市庫存問題仍然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十三五”開局起步面對的困難是非常多的。
雖然公報強調了我們面臨的困難,同時也特別強調了我們仍然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點非常關鍵,表明中國政府增強對未來經濟的信心,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第一,發展潛力來自城鎮化。中國城鎮化水平去年達到了54.77%,戶籍人口城鎮化還不到37%。在此基礎上,今后還有大量的城鎮人口持續增加,帶來的住房、汽車等各種基本生活消費品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第二,產業升級。從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級,會產生大量需求。隨著收入的增長,居民對各類產品和服務品質的要求不斷增加,國內制造業如果進一步升級的話,市場開拓潛力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區域經濟發展。現在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人均收入水平相差達50%,甚至還要大,在此基礎上,要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潛力是非常大的。
最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比如,按照我國現行標準還有7017萬人口沒有脫貧,如果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準,還有2億左右的貧困人口。今后大量的低收入、中低收入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會在全面小康的基礎上大幅度的提高,這里的需求潛力更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知識經濟發展、人力資源的條件充足。目前,相對于就業要求,勞動力資源規模供給保障比較充足。從資金方面來看,人民幣存款規模達到135萬億,這在世界各國是較高水平,所以建設資金的供給潛力非常大。從技術方面來看,隨著進一步對外開放、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原始創新的進展,支持中國經濟發展各種要素供給的條件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
張立群認為,我們在“十三五”期間發展的有利條件仍然存在,盡管現在面對諸多困難,但是一定要堅定信心。在黨中央的統一安排部署和領導下,把“十三五”實現全面小康的決勝之戰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