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公布了“國內部分旅游線路體驗式調查”報告,結果顯示,74%以上國內旅游線路存在相對嚴重的問題。中消協還公布了涉及安全隱患、合同違規、強制消費、誘導購物、無證導游等方面的十大典型案例,包括中國旅行社總社(北京)有限公司的旅游團吃發霉的饅頭、四川中國青年旅行社擅自取消景點、廣州攜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壓縮旅游行程等。
2013年10月,央視記者暗訪香格里拉旅游亂象,竟然遇到土匪一樣的導游,在車上強行收費,不交的在荒郊野外趕下車;今年5月,國家旅游局派出9路暗訪組赴云南、湖南、海南、湖北等地暗訪,套出導游購物分紅內幕;今年9月以來,國家旅游局又對部分5A級景區展開暗訪,同樣發現了諸多問題。
這一次,中消協再次祭起暗訪這一“利器”,首次大規模開展了針對國內旅游消費市場的體驗式調查。和傳統方式相比,暗訪擺脫了“先通知,再檢查”的官僚習氣,有利于各種問題的發現,值得大大點贊。暗訪的結果也并不出人意料,與很多游客的切身體驗基本相符。
但是各種暗訪先先后后地訪下來,國家旅游局打擊不合理低價游、打擊強制購物的各種意見發下來,我們卻還是看到七成以上國內旅游線路存在相對嚴重的問題。這說明,僅僅通過暗訪去發現問題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以強有力、不偏私的執法來確保法律法規得到貫徹落實,確保旅行社、導游、景區和商家不再宰客。
比如說,暗訪發現問題之后,該罰款的不妨開出大額罰單,該吊銷執照的不妨吊銷執照。像是給游客吃發霉饅頭的餐館,就該立即查封,和該餐館簽訂團餐合同的旅行社,也應該受到相應處罰;至于導游強制購物等情況,不妨在吊銷該導游從業資格的同時,給相關旅行社“記過”一次,若旗下導游再度犯錯,則應吊銷該旅行社的營業執照。
當年央視暗訪香格里拉旅游時,曾遇到比導游更可氣的執法人員——在迪慶州旅游局投訴時,執法人員不但不去查處問題,反而聲稱要拘留游客。雖然這樣暴力的執法者屬于極少數,但是我們懷疑,很多地方的旅游亂象之所以禁而難止,恐怕和當地的執法機關執法不嚴、玩忽職守不無關系。
旅行社簽訂合同不規范、導游強制購物的情況已經存在了多年,執法部門不可能毫不知情。至于那些宰客的購物店、餐館更不是藏身小巷子的黑作坊,要發現其違法事實也并不困難。不知道執法部門睜只眼閉只眼,是由于懶政,還是由于吃人家嘴短,在宰客利益鏈上分得了一杯羹?
所以,要真正治理好旅游亂象,改變七成線路存在嚴重問題的現狀,就要從監管不力抓起。
如果地方上的工商、旅游等相關部門不能做到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就應該成為被查的對象,看看他們玩忽職守的根源何在。此外,上一級的投訴渠道和平臺也要完善起來,游客的每一起投訴都應該有調查、有回應,如果游客投訴當地的執法部門監管不力,那么相關的調查處理結果也要公布出來。(本報評論員 龐嵐)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