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必選持續虧損超30億:“老三”市場份額左右承壓,行業難題待破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5日,來自深圳的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更新了自己的招股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主板上市進程。
01
盈利困境,總虧損超30億元
優必選成立于2012年3月,公司專注于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核心技術的研發、設計、生產及商業化,核心業務是開發真人尺寸的人形機器人。
面向企業級和消費級客戶,優必選分別提供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和其他智能硬件設備。過去三年,優必選企業級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貢獻絕大部分收入,分別占當年度公司總收入的89.6%、90.9%和85.5%,均超八成以上。
同大部分機器人公司類似,截至目前,優必選尚未實現盈利,公司仍處在持續虧損的困境中。
從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四個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優必選的收入分別為7.4億元、8.17億元、10.08億元和1.32億元,毛利分別為3.31億元、2.56億元、2.94億元和3007.3萬元。
據介紹,在優必選的企業級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中,主要細分為教育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物流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他行業定制智能機器人產品。通過銷售機器人產品,優必選在2021年、2022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10.4%、23.4%,增長情況較為穩定。
營收增長的另一邊是公司持續虧損的經營現狀。同一時間,優必選分別錄得經營虧損5.96億元、8.83億元、9.53億元和4.10億元,期內虧損分別為7.07億元、9.18億元、9.87億元和4.21億元。三年四個月的時間,優必選虧損已超30億元。
從其他盈利指標來看,優必選的盈利能力也并不樂觀。各期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4.7%、31.3%、29.2%及22.8%,凈利潤率分別為-95.5%、-112.3%、-97.9%和-319.5%。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人形機器人還是比較超前的產品,在市場上也有一定需求,不過達到大范圍的普及或者是需求很旺盛的階段仍需一定時間?!?
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也曾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目前來講,人形機器人并不是剛需,技術研發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在消費級市場暫時還不能大規模商業化。顯然,制作兒童玩具和陪伴型、陪讀型教育機器人的優必選,根本無法有效地打開市場。
張書樂詳細介紹,人形機器人應該分為兩個形態,其一是機甲形態,其二是智能形態。機甲形態很容易理解,即類似動漫里的高達,由駕駛員操控,完成各種指令。智能形態則可以看做是不可變形的擎天柱,由智能或人工智能引導,使命必達。然而,這種科幻引導下的夢想,其實距離實現,還遙遙無期。
根據我國2021年6月1日實施的《機器人分類》,機器人可被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兩大類。其中,人形機器人設計制造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機交互,繼而實現輔助甚至替代人類的生產生活。
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6月30日,優必選的收入較2022年同期減少不超過2300萬元,主要是由于優必選錄得教育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所得收入有所減少,部分被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設備、物流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他行業定制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收入有所增加所抵消。
同時,2023年上半年,優必選的毛利較2022年同期增加不超過1300萬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存貨撇減凈額有所減少。
02
銷售及營銷開支偏高,貿易應收款項高企
在招股書中,優必選詳細解釋了自身虧損的原因,“公司錄得較高的經調整虧損凈額,主要是由于開發新產品以獲取市場份額的研發開支、推廣品牌及產品的銷售及營銷開支以及支持運營的一般及行政開支均較為高昂?!?
報告期內,優必選產生銷售及營銷開支3.13億元、3.58億元、3.61億元和1.28億元,分別占當期總收入的42.3%、43.8%、35.8%及97.5%;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為2.12億元、3.26億元、3.98億元和1.49億元,分別占當期總收入的28.6%、39.9%、39.5%及113.5%。
研發投入方面,優必選各期間產生研發開支分別為4.29億元、5.17億元、4.28億元和1.61億元,分別占相應年度/期間總收入的57.9%、63.3%、42.5%及122.1%。
優必選表示,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特點是不斷變革及發展,研發工作是公司長期增長戰略的一部分,也是成功的關鍵。公司將需要不斷改進及商業化新產品及解決方案并開發新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若無法研發,公司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產業的既定定位可能受到損害,進而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高企的成本投入疊加尚未盈利的業績面,優必選的現金流表現堪憂。
截至報告期各期末,優必選的負債總額分別為14.16億元、19.07億元、17.34億元、19.32億元,貿易應收款項總額分別為1.80億元、4.19億元、7.52億元和6.81億元,流動資產凈額分別為2.82億元、-8328.9萬元、2066.4萬元和5.40億元。
03
“老三”市場份額承壓,行業難題仍待突破
雖然身處前瞻性的賽道,但優必選目前的競爭優勢仍稍顯不足,招股書中表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2年,優必選在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產業中,占據2.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第一和第二名市場份額分別為6.4%和4.6%,第四和第五名則分別為2.7%和2.22%。
僅以市場份額來看,優必選離前兩名差距頗大,而排在公司之后的企業,則追趕優必選則相對容易。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2019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大約為9.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9.7%。
另一家機構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預測,到2026年全球人形機器人較服務機器人滲透率有望達到3.5%,市場規模超20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
全球鼎鼎大名的投行高盛預測,在樂觀情境下,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或將達到1540億美元。
恒州誠思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在應用領域上,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市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家庭助理,教育,娛樂,商業和工業。在家庭助理方面,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于照顧老年人和兒童。在教育領域,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于課堂教學和STEM領域的教育。在娛樂領域,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于電競游戲。在商業和工業領域,人形機器人則主要應用于工業生產和醫療手術等領域。
市場前景雖然不錯,但短期而言,其技術尚待提升以及高成本似乎成為優必選們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中信建投證券在今年8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具備完備的汽車生產產業鏈,因此自動化及汽車通用零部件供應體系完善,可進一步應用至人形機器人。但人形機器人自由度顯著高于工業機器人,手部腿部尤甚,硬件集成難度仍大,控制系統、驅動系統、執行系統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信建投還指出,除技術難點和用戶痛點外,成本高企也一直是人形機器人難以商業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經有具備一定智力水平、能根據指令完成特定簡單工作的人形機器人誕生。進入21世紀,能實現跑步、轉彎的高度集成化機器人逐步出現,但是定價高昂,商業化受阻。以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為例,盡管其已經能自主規劃路徑,實現后空翻、跑酷等高難度動作,但代價是需配置大量功率很大的液壓驅動器,因此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預估達到200萬美元。成本高企一直是人形機器人難以商業化的重要原因。特斯拉推出Optimus,將目標售價定在2萬美元,通過配套供應鏈、發揮規模效應和算法協同,有望加速人形機器人降本。(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