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12月28日訊
目前,廣東省全省國企總資產4.73萬億元,凈資產1.01萬億元,營業收入1.17萬億元,利潤總額1056.56億元,資產和利潤總額穩居全國前三。廣東省屬國企2711戶,混合制企業占50.76%,其中深圳、廣州占比分別超過75%和70%。
廣州和深圳由此成為廣東省國企改革的“領頭兵”。
據廣州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陳雄橋介紹:“2011-2014年以來,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形態,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推進準工業型企業發展以及解決企業在多部門管理下‘小、散、弱’的困境,廣州市國資委一直在踐行實現統一監管的舉措,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做強做大。”
截至今年11月末,廣州市國資委所轄企業總資產1.91萬億,凈資產3231億,直接監管企業已占資產總額99%。其中,資產總額超過100億有22家企業,超過1000億有6家企業,主營業務超過100億的企業有13家,超過1000億只有一家。廣汽為世界五百強企業,有6家企業是中國五百強。
再分類監管基礎之上,廣州市國資委為進一步優化格局對具體板塊作出了相應調整。其主要措施體現為加快國資金融產業發展、推進核心產業發展、推動劣勢產業的升級退出、著力推進資本化以及上市公司的重組整合。
其中,2家金融控股平臺(越秀金控和廣州金控)、3家銀行(廣州銀行、廣州農商行和創興銀行)和2家證券公司(廣州證券和萬聯證券)成為廣州市國資委推動金融產業發展的重點。目前,越秀金控已通過廣州友誼(000987)成功實現資本化,“232金融戰略”有望通過資本平臺持續發展壯大。
實際上,廣州市屬主要競爭性企業大部分已實現上市,混合所有制企業占企業總數的2/3,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09%。2014年1-11月份廣州市國資委監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95.4%,利潤總額增長23.2%。陳雄橋說:“今年年底廣州市屬國資金融資產將近一萬億,比統一監管之前增加30%。”
監管企業業績獲得高速增長的背后是一系列產業調整的推進。汽車、制藥,地產、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成為廣州市國資委重點發展的核心產業。與此同時,傳統商貿業、酒店、家電、食品加工等則成為選擇退出或升級的劣勢產業。“比較典型的是廣鋼集團,我們在今年國家進行鋼鐵產業調整之前就已經全面退出鋼鐵產業。此外,我們還梳理了五類調整退出項目542項。”陳雄橋稱。
目前,廣州市國資委控股的上市公司有21家,總市值2560億。今年以來,已有5個上市公司陸續停牌,有望利用資本市場重組推進轉型升級。除廣州友誼(000987)、廣州浪奇(000523、海格通信(002465)、白云山(600332)已公布重組方案外,廣電運通(002152)仍處停牌階段。
此外,在推進國有企業與民間資本對接方面,陳雄橋介紹說:“廣州市國資委已經組織推出39個項目參加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項目招商推介活動,正在推進廣州港、廣汽眾誠保險增資擴股引進投資者,且成功轉讓廣州銀行11.66億股股權。”(劉莎莎 謝達斐)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