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應急償債方案“失靈”
截至2012年9月30日,“12津天聯”募集說明中天聯集團報表資產負債率為38.91%,合并報表流動比率為2.29,速動比率為1.99,利息保障倍數為8.03倍,負債水平合理,償債能力及短期償債指標均處于較高水平。根據發行人提供的員工名冊,僅天聯復材實際從業人員就達246人,發行該筆債券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12津天聯”還引入了債券受托管理人制度,由債券受托管理人中信建投代表債券持有人對公司的相關情況進行監督,并在債券本息無法按時償付時,保護他們的正當利益。
償債應急保障方案中共注明了三種方式:一是必要時可通過流動資產變現來補充償債資金。截至2012年9月30日,公司流動資產余額為27837.33萬元,不含存貨的流動資產余額為24194.59萬元。二是通過引入私募基金等方式融資。
最后一點則是,擔保人海泰擔保為本次債券發行出具了擔保函,承諾對本息的到期兌付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擔保范圍包括“12津天聯”的全部本金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實現債權的費用和其他應支付的費用。
“另外,根據天聯復材2012年董事會及股東大會決議,在出現預計不能按期償付債券本息或到期未能按期償付債券本息時,公司將通過采取不向股東分配利潤;暫緩重大對外投資、收購兼并等資本性支出項目的實施;調減或停發等措施。”另一位了解該筆債券的人士補充道。
不過,上述擔保措施在王吉群無聲隱匿之后均告失效,這亦給“12津天聯”能否按期執行回售蒙上了一層陰影。
“公司目前近乎停業狀態,是否有能力將資產變現償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科橋投資的前車之鑒,幾乎斷絕引入私募基金方式的可能性。唯一的希望在于海泰擔保履行全額擔保職責,然而海泰擔保的日子也不好過。”前述消息人士說。
公開資料顯示,海泰擔保是由天津市濱海高新區管委會牽頭、高新區財政出資組建的政策性擔保機構,成立于2004年。至2012年9月30日,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為天津海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然而,海泰擔保因涉及大量訴訟,導致經營情況與資信狀況逐漸惡化。記者通過權威渠道獲得的數據為,2014年1-3月海泰尚未對外代償,但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達1.6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2億元。截至2014年4月末,海泰擔保因涉訴被申請強制執行的案件已近20起,涉及金額約2.6億元。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海泰擔保的實際擔保額早已突破監管規定的10倍杠桿。目前,海泰擔保的保證金賬戶和銀行賬戶均已被司法凍結,已無法開展新的擔保業務,并已被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查詢系統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這種情況下該公司是否還能履行擔保職責,值得懷疑。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