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報告(2014)》課題組
執筆人:田冰慧 王婉婷
在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不斷創新和轉型的浪潮中,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以各自獨具特色的業務模式、產品設計以及戰略思路成為業內領航者。為力求更為客觀、全面地展現商業銀行在小微金融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各自的業務特色和發展啟示,《中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報告(2014)》對比分析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全面參與2013年小微金融服務競爭的戰略戰術。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及招商銀行在2013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如下圖所示:
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2013年小微金融發展大事記
1.民生銀行—“多駕馬車”拉動小微金融進入大零售發展階段
自2008年以來,民生銀行全面推進小微金融業務的戰略布局,在小微金融領域既有先發優勢,又堅持積極的經營作風,保持高度敏感的競爭意識。在過去的一年內,民生銀行在面對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加劇以及銀行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繼續推進一系列業務及結構調整,堅持“做民營企業的銀行、小微企業的銀行、高端客戶的銀行”的戰略定位,穩步推進戰略實施,在小微金融領域繼續保持領先態勢。截至2013年12月31日,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4047.2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小微客戶總數達到190.4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91.97%。
■升級打造全新的2.0版事業部
民生銀行2013年8月初正式啟動“2.0版事業部改革”項目,并于2013年12月開始全面啟動2.0版事業部改革方案。按照“準法人、專業化、金融資源整合、金融管家團隊”的原則,逐漸將事業部業務轉向利潤率更高的中間業務——比如“綜合服務類”,利用事業部歷經多年錘煉的專業能力、豐富經驗以及金融資源提供包括現金管理、投資咨詢、資金托管等甚至是債券發行、承銷的偏向投資銀行方向的、綜合類管家式服務,進一步擴大事業部制度的領先優勢。在新的事業部制版圖下,小微金融將成為民生銀行發展“大零售”的重要棋子,對小微金融來說,此次轉型能夠通過規劃、營銷、數據的同步,逐漸實現大、中、小微及零售一體化的服務生態體系,實現“兩小”、“兩鏈”的融合。
■繼續拓展小微專業支行發展模式
2013年,結合事業部制改革,民生銀行繼續推進“做強分行,做大支行”策略,把地產、能源、交通等公司業務上收總行,分行承擔起業務規劃、銷售策劃、集中營銷等職能。而支行不再做公司業務,而是作為服務小微及零售業務的前端,全面向專業支行轉型,重點圍繞所在區域的特色經濟服務小微企業客戶。專業支行的建設能夠對小微企業進行深度開發,不斷加強小微金融專業化水平。
民生銀行專業支行對小微企業的類別劃分以“商圈+產業鏈”為標準,這類模式的小微企業群的違約概率被認為相對更低。截止2013年12月31日,民生銀行總行認證的小微金融專業支行已經達到104家,貸款余額超過1000億,不良率遠低全行平均水平。
■利用信息科技提高小微金融服務綜合性
2013年,民生銀行加快小微2.0版等重要改革成果的實施步伐,按照“模塊化、標準化、規模化”的原則,繼續以信息技術強化小微服務特色銀行的標簽。圍繞小微金融的需求特點,建立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微金融服務載體,主要革新包括圍繞小微客戶的支付結算和金融服務需求專門打造的專屬移動金融平臺--小微手機銀行、首創國內直銷銀行模式等。
總體來看,民生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技術目前依然領跑國內銀行,除升級已有線上產品功能外,更攜手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打造金融開放平臺,在理財、直銷銀行、互聯網終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著重為小微企業和草根消費者提供綜合性服務。
■繼續推進小微城市合作社模式
小微城市合作社是民生銀行實現小微客戶批量開發的重要戰略模式,基于小微企業具有地域、行業集中、企業主抱團發展的特點,民生銀行利用小微城市合作社為小微企業主提供會員制的信息溝通、經驗交流、資源共享服務的平臺。資質較好的“合作社”目前具有互助合作基金、還貸周轉基金、政府支持平臺、集體團購平臺、交易撮合平臺和信息共享平臺六大功能。城市合作社模式使得原本無組織、松散的小微企業逐步整合為有組織、緊密的專業集體,而民生銀行作為平臺最初搭建者,因此達到了批量開發優質的客戶資源的目的。
自2012年民生銀行第一家城市商業合作社成立,經過近兩年的發展,截至2013年11月底,民生銀行已建立合作社3000余家,互助基金擔保貸款超過320億元。有效提高了民生銀行在全國性大型商圈內、重點產業鏈條上市場滲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