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就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情況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中國在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中的投票權為39.95%,居5國之首。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各國投票權與承諾出資額掛鉤,但為兼顧各方訴求,設5%的基本票由五國均分。剩余95%投票權按承諾出資額成比例分配。據了解,金磚應急儲備安排初始承諾互換規模為1000億美元。其中中方承諾出資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印度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綜合計算,我國投票權為39.95%,巴西、俄羅斯、印度各為18.10%,南非為5.75%。
針對這一規模,央行新聞發言人表示,這是各方利益綜合平衡后較為均衡的結果。中國在決策機制上的權益得到了有效保障。這也與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各成員國平均分配股權和投票權不同。
在應急儲備安排中的高投票權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什么?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經濟安全專家江涌。“高投票權只是一個所占比例問題并不能說明什么,能否擁有否決權才具有決定意義。”江涌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江涌說:“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性質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很相似,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美國有17%的投票權,卻擁有一票否決權。因此,在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中占有多大比例的投票權才擁有否決權,這個很關鍵。”
央行新聞發言人表示,金磚國家建立應急儲備安排,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為應對共同的全球挑戰、突破地域限制創建集體金融安全網的重大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