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沒想到這一試,竟搞起了600多畝的桑蠶生產!”9月26日,組織群眾賣完第二批蠶繭后,靖西縣地州鄉樂村百谷屯農民張豐成開心不已。(10月5日《廣西新聞網》)
作為村民小組長,多年來,張豐成一直為找不到發展出路而頭疼。如今,把屯里“產業發展問題”掛到全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臺賬后,村民們都種桑養蠶,收入大增。
據悉,為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的成效,靖西縣在全縣19個鄉(鎮)全面推行民情“掛賬銷號”制度,通過多渠道征求意見,將收集群眾的訴求分類梳理建立問題臺賬,并落實問題整改的具體責任人、整改期限和措施,以責任干部認領民情“賬”的方式促進問題整改,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截至8月底,全縣各鄉鎮查擺出來的390個問題,經篩選、合并和整理,共掛賬304個,已經整改銷號182個,正在整改122個,較好地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國深入開展,活動是否有效果,能否達到預期目的,不是組織說了算,而是應該由老百姓說了算,關鍵要看他們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顯然,靖西縣推行的民情“掛賬銷號”制度,創新了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載體,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此舉深得民心,頗受歡迎,值得肯定,應該提倡。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當前,面對新時期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黨更要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促黨和國家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的心聲,真正掌握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而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這是我們黨凝聚人心、鞏固執政地位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證,也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更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
為此,各級組織、各級干部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必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真正把服務群眾的理念落實到現實行動中。同時,我們開展的各項活動都必須以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滿意為前提,這樣方能為黨的執政興國贏得更廣泛和牢固的群眾支持。從而,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