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告別粗放管理景區方能回歸“良心價”
又是一年十一長假出游時節,昨天國慶黃金周首日,盡管各方早已做好準備,但多地景區游客人數再次爆棚。同時,門票價格再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據統計,目前中國5A級景區中門票價格大多已過百元,部分甚至超過300元,不少游客不禁感嘆,那些曾經是幾元錢甚至幾毛錢的景區門票價格是難以回去了。(10月2日《京華時報》)
這個黃金周,景區門票無疑是繞不開的話題。經過多年的漲價,“中國式門票”不僅價格高,還存在漲價幅度大、頻率高、調漲節點明顯,居民感受差的特點,與國外“同行”相比價格也是全球領先。為了照顧游客的心情,有媒體還專門扒出了國內5A景區門票10余年不漲價“良心景區”,比如故宮、八達嶺、周莊、敦煌旅游西線等。
然而,這無疑更凸顯出外面當前門票價格的“缺心眼”,不斷上漲、畸高不下的門票價格讓游客望而卻步,常常感嘆“玩不起”,卻又倍感無力。名山大川悉數被圈禁,游客別無選擇,除非永遠“宅”在家里。毫無疑問,景區回歸“良心價”已是民意所向。然而,要想實現這一夢想,歸根結底,需要告別景區的粗放管理。
目前,國內景區門票價格實行的是國家指導下,以省為單位分級管理的政府定價機制,各地各級景區門票價格都由地方政府價格部門批準。盡管國家發改委出臺的“禁漲令”實行了7年,但事實卻是,景區票價反而不斷漲價,所謂“禁漲令”形同虛設。而景區漲價理由,大多是景區保護、設施建設等等,大多站不住腳。
一方面,大多數景區在發展上完全依賴門票收入,極少從提供和完善服務的角度思考改善景區經營,使得竭澤而漁的“門票經濟”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我們很少聽到哪個地方對景區進行審計的信息,因此無法完全排除腐敗行為、盲目開發造成資源浪費等現象的滋生,而粗放的管理造成的經營成本,最終都得由游客買單。
毫無疑問,我們是時候對竭澤而漁的“中國式門票”說拜拜了,真正讓景區回歸它應有的公共屬性,讓景區門票回歸“良心價”。而這,就需要讓景區發展真正由粗放型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不僅要重新定價景區門票,倒逼景區在經營上以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來盈利,還應加強對景區經營與管理行為的監督,遏制景區漲價沖動。
文/禹海君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注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