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次看到徐小平的時候,他總是風淡云清、妙趣橫生。事實上,據i黑馬了解到的是,徐老師是標準的優等生習慣,每次講話總是會做很詳細的準備。歷史上徐老師在創業家&i黑馬平臺上,做過很多次精彩的演講,比如:
黑馬運動會上的演講《除了活命,企業發展還需要使命》,
在黑馬營七期開課儀式上的演講《徐小平:除了活命,企業發展還需要使命》,
在創業家傳媒5周年的演講《能忽悠我的創業者必然有一定的能力》,
在百度創業家沙龍上的演講《創業“七宗敗”》
。。。。。。
昨天在校園黑馬大賽上,徐老師的演講依然很精彩,長達1個小時的演講,現場吸引了北大學生越來越多,徐老師講得汗流浹背。在這段長達萬字的演講中,他分別點評了俞敏洪、馬云的成功,以及他為什么投資大姨嗎、伏牛堂,干貨滿滿。以下是演講長文:
90后們,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得回應一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張一弛教授對我的夸獎,說我是先知,我確實是先知。我想舉中國一句古詩,春江水暖鴨先知。做中國創業的鴨先知也不錯,另外我想回應一下張教授,我是北大校友,不是準校友,這是我四天之內第三次來北大,禮拜日在大禮堂,禮拜一在教室,第三次在這里,也許我做完基金,以后會在北大做一個老師。
我在北大是83年到87年,北京團委干了整整四年多,我是旁聽生是錯誤的?!秳摌I家》雜志一定要把工作做透,別搞錯了哦!我確實在大學期間在北大旁聽過課,聽過很多好的講座,在那兒沐浴了北大的精神。因為聽了北大的課,喜歡北大的氛圍來到北大。不僅北大給了我北大精神,五四的風范,給了我知識、理想這些東西,未名湖永遠蕩漾的春水和秋水。在北大遇到四個人,這四個人不僅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這四個人是俞敏洪、李彥宏、王強、李克強,李彥宏是北大團委的,克強是北大團委的書記,王強是北大藝術團的團長,俞敏洪是北大藝術團的觀眾。跟俞敏洪、王強合作到今天,一生合作,北大不僅給你知識、理想,同時給你團隊,給你同志和朋友,給你創業的力量與資源,所以來到北大,對我來說最高的榮譽,也是一個終極的理想,我們創業過,幫忙一代又一代中國的青年學生追求他們的理想,我覺得把我們的經驗教訓,栽過的跟頭,獲得的智慧跟大家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心目中北大是天下第一的學府,曾經北大除卻燕園不讀書。作為北大的老師、學生,是個人的驕傲,但是也是一個社會的責任,也是一個時代的寄托。在這里,應該走出未來的柳傳志、李彥宏、雷軍,如果不是在這個教室里,一定是在隔壁教室里或者隔壁的樓里面。在北大校園里應該掀起濃濃的創業氛圍,創業的追求,當然也要帶來嚴謹的創業的智慧,最后能夠幫助大家走上創業之路。
現在是14年9月底,在去年9月底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帶著政治局班子到中關村,李彥宏、柳傳志、雷軍給他們做了匯報。這個意義重大,這證明最高領導對最底層的創業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關注,10月8號我到上海參加創業周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給他們寫了親筆信,最高領導對大學創業如此重視,如此鼓勵。后來也在去年,李克強總理講一個大學生畢業辦書店遇到種種世俗的刁難,最近李克強也是另外一個演講,達沃斯演講在天津,要掀起平民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所以整個創業氛圍,創業環境前所未有的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機遇,要破除戒律,要打碎恐懼,勇敢的跳入創業的大潮里面去,這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業的黃金時期。
當時大家知道的是政治局委員來中關村參觀,不知道另一個事,中關村管委會的領導在這個活動結束了以后去了真格投資的一家公司,他說我早就知道你們,我現在非常后悔的是沒有向領導推薦你們這個項目。當時他們項目只有六七個人,開始了四五個月,但是他說這才是真正的中關村精神。當年李彥宏50萬美元,在種種質疑非難和幸災樂禍的環境下,啟動了他們的創業歷程。
中關村的領導說我明年如果有機會,一定要把你推薦給全社會,包括領導,包括社會,這個創業機構已經有兩年了,復旦畢業的,在布朗讀了博士,在谷歌干了七八年。他做的產品叫做智能視頻,是在顛覆今日所有的安全監控系統,要使它智能,像人腦人眼一樣判別。他能不能成功呢?不一定,他失敗的幾率要比他成功的幾率高的多的多,但這就是中關村的精神,也是真正的創業家的精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想法發揮出來。整個創業的氛圍,整個創業的觀念,整個創業的條件,包括天使投資人,包括《創業家》,全社會對創業者現在是前所未有的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這個時代。
創業者永遠不是失敗者,為什么?因為你只有轉型,沒有失敗。當然只有放棄也沒有失敗,放棄是你選擇了輕松愉快的工作,你堅持下去,你總能找到你想要的,所以創業者不會失敗,我們有無數這樣的例子,如果真的失敗了以后,幾個哥們湊在一起又誕生一個偉大的企業,或者你加入一個企業,高速成長的企業,成為他們聯合創始人,成為他們核心的創業者,所以創業是不會失敗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實在不行,再去找一份工作也可以,干的差不多,再去創業。
我想講講最寶貴的,我很少說的,就是我自己創業的一些經歷。大家看到馬云成功,看到俞敏洪成功,有一次一個洋人在北大讀中文,后來在真格基金做過一段工作,他說一句話,他說馬克成功,使得我們整個一代人變得像侏儒一樣。我說那你怎么看這個?我們唯一的就是要追求更高一點的目的?,F在想想馬云成功了,馬云市值是馬克的三倍,馬云的成功,讓一代創業者都變得像巨人一樣。這個時代到來了,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那些草根創業者,一無所有的創業者走過的道路,真的是我要歌唱這個時代。
我為什么投伏牛堂張天一
我自己創業,我還真的沒有系統的回顧過。但是我現在講一講,就會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我在22歲的時候,那個是國立大學還沒開放,改革開放還沒開始。那時候我想干嗎,22歲到大學讀了兩車書,沒地方去。那時候我在想什么?因為開個混沌鋪不可能,那是要管的,怎么辦呢?就想到一個工廠里去打一份工。只有改革開放興起了以后,我們才有了一個完全發揮自己創業野心的夢想。
22歲這時候中國大學開放,我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很遺憾,不是北大。那時候讀5年,然后就到了北大,27歲才來北大,比在座所有的同學都年長,你們27歲應該都讀完博士了,做助理教授了。帶著沮喪的心理來到北大,第一個朋友就是俞敏洪。為什么呢?因為我碰到老俞在北大念幾年,各大高考狀元面前,老俞22歲上大學,高考三次失敗,我覺得終于遇到知音。而且我當時22歲上大學,是因為文化大革命,不是因為弱智,俞老師是22歲上大學絕對不是因為文化大革命。在北大俞敏洪說我要干一個事,我要辦一個雜志,我說天使投資在哪里?他說我媽媽是農民企業家,他準備拿一筆錢出來,很偉大,老俞就從北大雜志開始,記入了歷史。這個雜志他是不賺錢的,用現在時髦的話叫非營利機構,或者叫社會創業。但是就是這個雜志,打開了俞敏洪的社交圈和視野和對未來理想之路更高更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