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學院五年期間,其實我就開始創業了,創什么業呢?我是音樂學系的,我在音樂學院發現一個市場需求,很多學校請我們講,講如何欣賞印象派,如何欣賞歌劇,我們講著講著發現許多學校給我們派車接送,講一次相當高的報酬,兩塊人民幣,時間長了三塊。俞敏洪在中國合伙人那個情節很真實的,別人下海,我干嗎下餃子,這是一種變相的報酬。我們那時候一節課能夠掙很高的工資,所以后來我們做了一件事,整個音樂學系21個人,包括現任中央音樂學院的院長,當時我們做了一個菜單,就是一個價目表,什么課,誰講,多少錢,當時我們已經市場化了。在那個社會氛圍下,其實我們已經開始創業。
這個故事告訴你們什么呢?創業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業做什么,做你最擅長的事。你看見了市場機會,那個市場就屬于你。你一定要看到只有你能看到的東西,當然只有你這樣的人才能看到的東西。并不是說徐老師,我們要一個機器人,你是搞這個的嗎?美國人搞的特熱門,我想搞這個,你學的是這個嗎?你的同學、朋友,俞敏洪、王強是做這個的專家嗎?我們已經開始了成功的創業,那時候有一個老師告訴我,小平你畢業了就干這件事,你就住在音樂學院旁邊,把音樂學院這些老師,這些獲獎的人組織起來,就是全國各地各種課。我后來到北大團委搞吉他班,搞京劇班,搞流行歌曲班,電子琴班都搞過。外國人教鋼琴,同時講英文,英文和音樂一起講了,效果非常好,講座、樂器、英語,這個業務就是順藤摸瓜的走下去。這一切在于你能做什么,這是創業者應該要真正思考的問題。后來我們這個創業沒有做下去。
后來到了北大,我有一個特別強烈的創業沖動,我們想搞一份雜志,介紹當代文化、藝術、思想、哲學、心理學的一個雜志,而且我為此付出了兩年的時間,在北大。但是沒有成功,為什么沒有成功呢?現在想想,我來北大我最愛這個東西,我想做這個東西。但是出版,你想想出版這件事,它不僅是有思想才行,你要找一個懂得出版的人,懂得發行的人,懂得印刷的人。財經天下,人物周刊,這個都跟我早期的投資有關系,但是做的人是什么人?京華時報的老總,是南方日報的老總,是這些人在做。所以你愛什么,你就可以把它做起來。最后,當我在總結這個故事的時候,96年我回到新東方,立刻迅速騰飛,為什么呢?我有資源,這個資源就是北大學生的資源,俞敏洪這個資源,王強同學的資源。我住在新東方樓上的對面,我給學生做咨詢的時候我心里是緊張的,我憑什么決定人家的未來,去哪個學校,讀什么專業,什么時候走還是不走,我在北大五年就是團委的干部,學生活動中心的主任相當于。所以我跟學生打交道,既然指導過那些最優秀的青年學生,所以當我站在新東方咨詢座位上的時候,我信心百倍。背后又有俞敏洪、王強的支持,所以就做了下去。
我想創業你要怎么做,有三個東西,第一個問一下你會什么,第二你愛什么,第三就是你有什么資源。這三點你如果清楚了,你為之奮斗,如果跟別人不一樣的,就可以。目前最熱的90后的榜樣,北大法律系學生張天一做的是湖南米粉,他本科學的是外語法律,研究生讀的是法律碩士,我說為什么做這個?他說我愛這個,我說你會這個嗎?他說因為我愛這個,所以我就拿出我法學碩士的這個智商,來研究這個。我曾經說你是不是要請一個烹飪師,他說不,我就要把我心中所愛做出來,我說你到底樣什么東西?他說他愛的是家鄉的滋味、母親的滋味、童年的記憶。要知道我聽了以后,當場說,我們投了。為什么呢?他使我想起了星巴克那個創始人,他是賣咖啡機的,到了西雅圖看見賣咖啡機的這個人就是星巴克的創始人,他說你為什么不開咖啡飲料呢?而那個人年齡已經大了,他不想再冒險了,最后經過各種各樣的波折,他終于把這個店給買了下來。他說我回到紐約,我就難以忘記那個咖啡的味道。麥當勞的創始人53歲賣紙杯的,賣到這個店里去,結果發現這個漢堡是如此的美味。回到芝加哥就是忘不了這個東西,張天一就忘不了童年的滋味,這是真正創業的一個了不起的動力。后來我問他,我說你打算一輩子做這個嗎?他說我不知道,不好說。但是我會繼續把這個我所愛的這個事情做下去,一直做到讓所有的湖南人愛辣的人把我的面吃到山窮水盡,我說那好,我們投了。我相信他在全國能開一萬家,你先把常德占領,再把湖南占領,再把川湘、云貴占領,這是一個極其偉大的事業。
創業是你人生資源總和的爆發
創業最難的是什么?就是許多人不知道從哪起步,其實他忘記了什么?我們做人做事是要回歸自我。當你創業的時候,你要回歸自我,你到底想做什么東西。我禮拜一演講的時候,一個北大學生他要做什么呢?他說四川某一個地方的,他要做的東西是豆精,他是全國生產的中心,我相信這個學生也是家鄉的滋味,也是母親的滋味,也是童年的回憶。如果他把這個事做起來,他能做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