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北京市委巡視組啟動今年首輪巡視,分別進駐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南水北調辦、市民防局、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政府研究室開展巡視工作。市紀委昨日發布,6個巡視組近日分別向被巡視單位反饋巡視情況,其中,多個單位被反饋存在公車私用等違規問題。(新華網7月22日)
北京我國首都,其一言一行都猶如黨中央,也是全國各級城市的領頭羊。因此,最為首都政府部門更應該為全國各級政府做好榜樣。然而,從北京市紀委昨日發布的消息來看,公車私用問題卻依然嚴重。因此必須“出重拳”、“零容忍”,加強治理。
公車私用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公車腐敗也早已有目共睹,公車私用帶來的浪費更是觸目驚心,“一人有車,全家享用”,正如群眾形容:車屁股底下一棟樓。公車返家度雙休日、公車帶家人短途觀光、公車接送孩子、公車探親訪友、公車參加聚會 …可以說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即為領導干部節約了費用,也為領導干部掙足夠了面子,但它卻在頻頻觸動公眾敏感的“神經”。
去年11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明確提出啟動新一輪公車改革后,全國陸續吹響了“公車改革”的號角。各地出臺明文規定:禁止公車私用,并建立了相關處理法規。改革公車消費也一直是社會熱點,但乃管不住部分地區公車消費的腐敗行為。有人常說: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招架下”,各項規定在北京似乎成為了“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