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
同時,我們要重視并糾正一些干部思想上產生的模糊或錯誤認識。比如,有的擔心高壓反腐影響干部士氣和隊伍穩定;有的認為嚴管干部影響發展環境,雖然飯不敢吃了、禮不敢收了,但事情也變得難辦甚至不辦了,這樣下去會影響地方的形象和發展;有的覺得現在要求嚴了,當干部不自在,感嘆什么“為官不易”“官不聊生”,進而“為官不為”,當“好好先生”。(7月22日《人民日報》)
這些話語是江西省委書記在江西省委十三屆九次全體會議上所說。從該些話語中不難看出,對于某些官員感嘆“為官不易”、“官不聊生”等錯誤認知,更為上層的領導干部們已經清醒的察覺到,因而在全省的大會上強調與批判,但卻不知這樣一種批評到底能夠讓多少人清醒!
當然,在八項規定以后隨著禁止公款宴請吃喝、禁止收送土特產品、禁止公車私用,購物卡、禮品卷等銷聲匿跡,不少公務員以及官員們確實感到了不適應。在這行為舉止受到約束愈發從嚴的當下,自由自在慣了的他們確實感到相當的憋屈與不容易,因而方才會發出一些于為官不易的感嘆。然而卻不知道他們可曾想過一點,這樣一些禁止的東西原本就是違規的存在,將違規的行為予以規范這原本是順理成章之事,這又怎么會是讓官員們受到委屈的制度規范?
其實,我們就從公務員來說,說一千道一萬這原本就是一個職業,這并不是一些人想當然的以為公務員上班就是喝喝茶、吹吹牛、看看報,下班喝喝酒、打打牌而已。既然公務員是為一個職業,那就應當具備任何一個職業應當有的壓力與挑戰。在向服務型政府不斷轉變的今天,如何真正為群眾服務,讓服務效率提升,讓群眾滿意已經是每一個公務員需要面臨的難題,此時公務員們不僅不想著如何去履職盡責破解難題,反而一味在那兒叫苦叫冤叫委屈,這是為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