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綿竹市孝德鎮大乘社區的文化長廊已經座無虛席,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大小號、雙簧管、薩克斯等樂器的演奏下分外動聽。演奏者是綿竹小有名氣的年畫之聲管樂團,樂團38位成員全部來自本地。依托大乘社區文化院壩建設,“洋氣”的“西洋樂隊演出”成為大乘社區百姓文化大餐的“特色佳肴”。(8月25日《四川日報》)
文化惠民是實現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體現了文化建設的宗旨。它不僅包括物質幫助,涵蓋文化基礎設施、傳播體系、文化產品等在內的文化載體,更具備精神教化,作用于人民群眾,更多體現著“以文化人”的作用。要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全面改善文化民生需要黨委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覺,付諸于生動的實踐。只有實打實的投入才能真正滿足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
從去年8月起,德陽市啟動了集文化宣傳、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文明創建、道德講堂等為一體的幸福美麗鄉村(社區)文化院壩建設工作,規劃建設331個試點文化院壩。近日,德陽市第一、第二批共132個文化院壩試點已全部建成通過驗收,剩下199個文化院壩試點建設正加速推進,預計今年底前完成。
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要牢牢把握“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堅持重心向下,沉下去、扎下來,滿腔熱情地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在群眾中創作,在群眾中提高,在群眾中贏得市場、贏得口碑。要優先安排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文化項目,加大對基層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把群眾“要文化”和我們“送文化”匹配起來,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要創作貼近群眾需求的優秀作品,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多一點家常味,多一點泥土氣,多一點小而活,做到符合基層實際、更受群眾歡迎。
文化惠民,各級政府都在努力。但是,文化惠民的"剪刀差"卻不時出現:政府送的文化,不是民眾想要的;民眾喜歡看的,政府卻無力為之。說到底文化惠民是否惠民,關鍵是群眾說了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清楚群眾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務和提供更好的文化產品,從而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