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競爭力不足,加上市場結構的變化以及國內消費者購買力的上升,自主品牌提供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時下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份額下降也是很正常的事。”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5月的庫存預警指數已經高達49.3%,接近50%的警戒線水平,且 比4月上升了3個百分點,說明5月汽車市場需求比上月有所下降,庫存壓力加大。其中,自主品牌庫存系數由上月的2.12升至2.18。對此,中國汽車流通 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雖然自主品牌的市場前景不容樂觀,但經銷商庫存水平依然在2.0以上。因此,自主車企及經銷商需保持謹慎態度,合理控制庫存。
6月,奇瑞北京首家經銷商因面臨庫存壓力而退網。雖然事后奇瑞方面聲稱該家經銷商的退出是奇瑞經銷商網絡渠道主動調整的布局,奇瑞目前在北京地區仍然擁有7家經銷商投資的13家店面,有效覆蓋北京東南西北以及郊區縣,但該事件仍然加重了人們對自主品牌困境的印象。
自今年以來,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便一直在不斷下滑。有媒體報道稱,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包括長城、奇瑞、吉利、比亞迪在內的國內主要10余個自主品牌車企中,業績同比呈現增長的不足1/3,而其他近10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同比下滑的幅度更在15%-2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