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記者 鄭浩 通訊員 吳蘇
“現在村里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從原來的需要外出打工才能掙錢到現在的在家門口就能掙錢,而且收入相當穩定,正常勞動力每月能收入兩千元左右。大大的解決了村民難就業的問題。”漯河市召陵區教育局派駐召陵鎮白莊村第一書記郭強介紹道。
漯河市召陵區召陵鎮白莊村位于召陵鎮西北部,村內建設有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打造脫毒甘薯快繁與栽培技術的應用及產業化:脫毒種苗培育、示范種植、生態循環淡水魚養殖、貯存、加工、互聯網電商、甘薯專用功能肥生產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聯合體。
找準產業突破口。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白莊村經過多年探索,從過去草莓、辣椒種植,到現在脫毒甘薯種苗繁育,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產業,實現了“一村一品”。目前,已建設占地500畝的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座,育苗大棚41座,轉運冷庫1座,煙薯25品種遠銷內蒙、廣西等地,年訂單1000多萬株,全鎮發展6個村種植2000畝,年產值1600多萬元,帶動周邊村群眾年增收400多萬元。
確定分配新模式。由區鄉村振興局投資70萬元建設了18座大棚,依托50萬元的集體經扶持項目建設了15座大棚,田康寶農業公司作為龍頭企業與白莊村合作社“綁定”,每年除8.5萬元的大棚租金外,收益的10%交白莊村分紅。村集體與慧農種業合作,發展甘薯訂單100畝,年收益20多萬元,按照集體、群眾、管理者4:3:3分紅,成功實現由收租轉為集體經營模式轉變。投資500萬元的甘薯種苗繁育項目將于近期開工,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64萬元。
完善產業全鏈條。已與天津農業公司達成4000噸紅薯尖、葉、桿收購意向,采摘紅薯尖、葉、桿進行腌制加工,并出口到韓國、日本,預計每畝可增收1000元以上,形成甘薯種植的全產業鏈條。
下一步,將持續增加種植規模,圍繞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農業多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組建勞務公司,實現基地與公司聯動、產業與就業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推進群眾在家門口掙錢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