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記者 谷太磊 通訊員 王河東
為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濟源示范區以“五星”支部創建為目標,以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為契機,聚焦“生態宜居星”創建,不斷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密切結合實際,快速行動積極探索,有力有序助推“生態宜居星”創建工作。
克井鎮:黨建引領聚合力 多措并舉創“宜居”
后溝河村以“生態宜居星”創建為契機,以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抓手,持續擦亮鄉村“底色”,扮靚鄉村“顏值”。發揮黨員干部示范作用,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員活動日”“文明實踐活動日”等,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深入大街小巷清理垃圾雜物,逐步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建立人居環境檢查督導機制,一周兩次不定時對村內主干道、活動場所、垃圾桶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現場交辦、限期整改,深入推動“生態宜居星”創建工作出成果見實效。
承留鎮:聚焦重點再攻堅,全域整治無死角
花石村緊盯人居環境、村容風貌存在的短板,抓重點、找難點、解痛點,靶向發力,從小處著眼、細處著手、實處著地,對村內衛生死角進行地毯式清理,以主次道路、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為重點,對村莊周圍、房前屋后、路邊墻根的雜物、生活垃圾等進行徹底清理,截止目前,累計發動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200余人次,清理垃圾荒草10余噸。投資700余萬元在村內建成了4米寬,4.37公里的網紅路。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花石健身步道,切實改變了群眾的居住環境。
玉泉街道:“軟硬實力”雙提升,人居環境“開美顏”
中馬頭居委會圍繞人居環境工作,注重“硬實力”提升,以居東與居南主大街為示范,在居東打造“文化長廊”,將居規民約、傳統風俗、道德規范等內容融入墻體,放置健身器材,設置文化景觀小品等;在居南打造“景觀大道”,為沿街家戶門前修建花池,一戶一池,統一栽種桂花樹或紅葉石楠,改善居民門口亂堆亂放現象,提升居委會“顏值”。注重“軟實力”增效,開展“擊鼓傳旗”活動,以巷為單位,每周由一戶家庭擔任環境督導員,在門外懸掛紅旗,負責本巷道的衛生保潔、文明勸導、美麗庭院等工作,下周將紅旗交于下一戶家庭,居委會干部每月督導環境衛生情況,每季度評選一次“清潔巷道”,獎勵該巷道每戶居民衛生潔具、洗化用品等,激發居民共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動環境長治久清、常態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