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在全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上提出,要“大力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實現改革開放能級大幅躍升。
6月28日下午,重慶市渝北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政府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工作會召開。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訴求辦理落實情況在政務環境綜合評價中得分最低。請問區工商聯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提升企業訴求辦理質效”“跨年度辦理的企業訴求,聯席辦有建立追蹤機制嗎”……會議一開始,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就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頻頻發問,并深度追問。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真思考,逐一應詢答復。現場緊張而嚴肅,儼然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大考問”。
(資料圖片)
“整改前+整改后”的兩次民意調查
為真實、全面了解社會、企業和群眾意見,渝北區人大常委會首次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圍繞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開展調查,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查找問題前,針為渝北區內登記注冊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市民群眾和人大代表,第三方中介機構通過現場面訪、線下和線上發放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區開展滿意度調查,共調查企業和個體工商戶689戶,市民群眾和人大代表311人。
問題整改結束后,第三方中介機構還將再次開展調查,檢查專題詢問的成效。
“兩次調查結果有對比、有分析、有依據,并將作為常委會組成人員對營商環境進行滿意度測評的重要參考,實現代表滿意與群眾滿意有機統一。”渝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宗林介紹說。
“問題整改+整改落實”的兩張清單
專題詢問前,渝北區人大常委會經過深入調研,充分匯集民智民意,形成專題詢問區政府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整改問題清單,梳理出政務服務、惠企政策、停車繳費等15個方面41個問題,涉及營商環境的方方面面,聚焦市場主體的“最痛之點”、人民群眾的“最盼之處”。
專題詢問后,渝北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將對照整改問題清單,制定整改落實清單和整改措施,于12月前完成問題整改,逐一檢查,并形成整改落實清單。
在調研過程中,渝北區政府已邊查邊改,對調研組交辦的37件問題照單全收,并立即進行整改。專題詢問時,一些問題已整改到位,未整改完成的也都在積極推進中。渝北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唐密在專題詢問會上作表態發言時,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整改落實的要求。
“人大+紀委監委”的兩套監督機構
此次專題詢問會上,渝北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于貴生全程參會,聽情況、看效果,并講話提出要求。
黃宗林稱,這充分體現了區紀委監委的執紀監督與人大監督的有機聯動和互補,這兩股監督力量的有機結合,力度更大、范圍更廣,更能真正推動全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據悉,為確保此次專題詢問的效果,區人大常委會成立了由區人大常委會領導牽頭,常委會委員、專委會委員、人大代表等參加,協同聯動兩江新區,聚焦提升政務環境、要素保障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5個重點,組成了5個調研組,深入有關部門、街鎮、企業及群眾,先后召開座談會20余場,走訪市場主體100余家,查閱相關資料1000余份,并面向市場主體、人大代表、市民群眾發放調查問卷1000余份。
專題詢問整改階段結束后,區人大常委會會議還將對區政府整改落實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按總體評價和分項目評價進行,測評結果送區委、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并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