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據報道,自今年“五一”假期開始,成都市專項設立“旅游誠信金”,建立完善“旅游投訴快速處置、旅游糾紛快速賠付”工作機制。市區兩級統籌設立“旅游誠信金”2000萬元,建立涉旅投訴先行賠付機制。游客通過“12345”平臺投訴后,對游客無過錯且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索賠依據明確的,工作專班即啟動先行賠付。
今年以來,隨著國內旅游市場的不斷回暖,景區強迫購物、價格欺詐等宰客現象有所抬頭。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市場呈現“井噴”狀態。成都市針對旅游市場痼疾“下好先手棋,打好提前仗”,通過設立“旅游誠信金”為廣大游客提供維權利器,對維護合法權益進行兜底保障,最大限度免除游客的后顧之憂,這無疑是一項值得點贊的暖心舉措。
筆者認為,“旅游誠信金”作為一種制度創新,有態度更有溫度。“溫度”彰顯政府部門的民生情懷,“態度”既是對游客的鄭重承諾,也是對商家的正面警示。這與先前一些地方和景區設立“紅黑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對景區和商家形成較好的倒逼作用。其一,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政府部門的“先行賠付”,對所有景區和商家都是一種有力提醒和告誡,能夠最大限度遏制乃至消除景區和商戶的宰客沖動,自覺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匯聚正向發展動能。其二,在絕不姑息的處罰環節,政府部門的“事后追償”,將在嚴厲整治某些無良景區和商家違規違法行為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其“紅線”意識,促進景區和商家規范經營。
營造“天下無欺”的旅游市場環境,既需要旅游行業的誠信自律,也需要政府部門強有力的監管和制度創新。“旅游誠信金”制度聚焦難題,靶向發力,全力做好旅游市場誠信這篇大文章。這種制度創新和題解路徑,其成效無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