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學中 通訊員 劉倩倩 侯倩
(相關資料圖)
“今年,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動財政事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2月3日上午,鶴壁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海軍在全市財政(國資)工作會議上表示。
千方百計做大財政蛋糕。該局牢固樹立全員抓財源意識,著力推進“320”工程,壓實縣級干部和科室分包縣區、分包項目責任,真聯系、真幫助、真扶持,確?!?20工程”企業項目2023年實現稅收10億元以上。牢固樹立發展意識,發揮財稅專班作用,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重大招商、重點項目和產業轉型升級,健全綜合治稅機制,提高收入質量,壯大經濟總量。
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該局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統籌各類財政資金,并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做好銜接,積極爭取更大規模的政府專項債券。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高效推廣PPP模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全市經濟發展。建立高質量的項目儲備和謀劃機制,確保儲備、發行、建設項目滾動推進,對債券項目和資金清單式管理,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
不折不扣落實穩經濟政策。該局持續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提升精準性和針對性,加大對主導產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退稅政策,頂格減免“六稅兩費”,幫助市場主體“活血提氣”。支持生產、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引導旅游,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確保實現“開門紅”“首季紅”“全年紅”,為全市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持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該局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持有保有壓,進一步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效統籌各類財政資源,努力挖掘節支潛力,騰出資金積極支持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基本民生等領域,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抓好省屬本科院校申建,加快推進“一刻鐘生活圈”建設。
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實力。該局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推動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要壯大資產規模,通過整合相關資產資源注入,明確增加凈資產的路徑,做強做大平臺公司,提升主體信用評級,增強融資能力,開拓新興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該局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提質發展綠色礦山、加快推進現代化工、大力發展數智經濟、加快升級城市運營、一體化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確保砂石骨料生產線等項目加快落地,推進鶴壁工程技術學院新校區、智能應急制造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等。
推動省市合作擴量提速。該局加強與省管企業在資金融通、科技攻關、產業布局等領域合作,聯合設立基金,爭取省企擴大在鶴壁產業布局和投資規模,力爭基金規模突破107億元,助推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鎂基新材料、光電子、現代種業等產業集聚發展。
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該局持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規范預算編制、硬化預算約束、嚴控預算追加、強化預算績效,加強直達資金的監控監管。著力推進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全面推廣實施預算指標核算管理,實時反映預算指標的來源、增減及狀態,實現預算指標全流程管理。加速預算管理一體化推廣應用,為全市預算管理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防范化解財政國資風險。切實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持“促發展與防風險”并重,強力推進隱性債務化解。強化企業資產負債約束,健全風險預警和響應機制。嚴格日常監管,完善全過程、全鏈條風險管控機制。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做好企業風險評估,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
嚴格財政管理和監督。該局牢固樹立預算法治意識,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管好用好各項財政資金。加強收入征管,著力提高收入質量,嚴禁虛收空轉、收取過頭稅費等行為。加強財經制度建設,嚴格執行預算管理制度。加強國有資本監管,完善國庫集中收付管理,穩步擴大直達資金范圍,健全財政資金監督機制,切實提升財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