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王澤遠 通訊員 郭勇睿 游廣民
節后剛一上班,漯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傳來喜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專期工作信息,推廣全國各地在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方面形成的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漯河市名列其中,并在被推廣的5家單位中是唯一的地級市,其他4家均為省級單位。
2022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指導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全面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漯河市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貫徹落實,不斷強化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運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智慧監管手段,全面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取得了顯著成效。
信用監管+雙隨機,實現科學精準監管。漯河市以全省唯一的全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為契機,開發建設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建標ABCD四級全量信用風險分類,并將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全量推送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監管平臺)。針對不同信用風險等級的檢查對象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抽查提高監管的精準性、科學性。創新實施“雙隨機+標準+智慧+信用”的“雙隨機+N”監管漯河模式,在市場監管領域建立起了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信用監管+專業化,守護重點領域安全。漯河市不斷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制定了《漯河市食品行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辦法》《漯河市食品行業信用風險分級評價細則》,為各級各部門開展信用監管明確了制度規范,給食品行業如何守信、增信提供了參照依據,并在通用性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知識產權領域的專業性,制定了知識產權領域企業分級分類監管指標體系,持續推進知識產權監管,2021年漯河市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確立為知識產權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試點,籌措資金260多萬元,率先開發“漯河市市場主體知識產權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系統”,進一步提升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治理能力。
目前,漯河市對企業全量實現了四級風險分級分類管理。2022年,漯河市制定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計劃330次,是2021年的4倍,企業迎檢頻次大幅度降低。全市抽查檢查問題發現率提高28.2%,保證了必要的抽查覆蓋面和監管效果,提升了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全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