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據報道,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規范》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現正在通過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官方網站征求意見。其中明確規定:工作時間不能網購、炒股、打游戲、瀏覽視頻、網上聊天、撥打私人電話,以及做其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接遞文件資料時不能出現丟、扔、拋、甩等行為;在服務過程中不能使用“我不知道,你去問xxx”“不清楚”“急什么,沒看我正忙著嗎”“我不是說過了嗎”等用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政務服務水平的提升。圍繞構建服務型政府這一目標,各地主動作為、持續發力,聚焦“轉作風、優服務、提效能”建設,紛紛出實招、真招、硬招。在“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理念的帶動下,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上門辦等優質服務蔚然成風。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由此顯著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持續提高。
但毋庸諱言,在個別地方仍然存在“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現象。為徹底鏟除這些痼疾,北京市推出的地方標準可謂作出了良好示范。地方標準條分縷析、事無巨細地作出明確規定,不僅是政務服務窗口作風的升級再造,也是政務服務愈發精細化的體現。地方標準通過設置“禁區”,針對“做什么、如何做”作出了有力指引,如此細化的地方標準,可以說既有力度,更顯溫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重要配套措施,目前,北京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好差評”管理體系也已經建成。這無疑為人民群眾更好地行使監督權力提供了平臺和渠道。政務服務水平的好壞,辦事企業和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好差評”就是晴雨表、風向標,是政務服務部門對標自查的鏡子。內有能力規范、外有群眾監督,內外結合,雙管齊下,北京市的這項地方標準成效值得期待。
設置“禁區”,企業和群眾辦事之時才會走進“舒適區”。在堅持“以人民中心”的新發展理念下,政務服務窗口雖小,映射的卻是政府部門形象和作風的優劣。由此,期待北京市的此項地方標準能夠廣泛推行,早日成為“全國標準”,讓人民群眾在如沐春風的政務服務中感受時代新發展、新氣象。